KOSM]c\H SZU
\i* nms8@[4- (一)什么是琴派
t+ Bf#: Ri7((x]H" 百家争鸣,对于学术的发展能够起到很强的推动作用。琴文化自然也是如此。 hGTV;eU
琴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艺术,不同地域、不同师承的琴家的风格彼此都不相同。同一地域、同一师承的琴家的风格也是各有特点而不尽相同。同一曲目,不同的琴家就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p*3; hGp6
所以,在琴的领域,也同样有流派之说。 ]$iqa"{
所谓流派,是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 E8[T
这里所说的派别,是指依照共同的义理或风格而探讨学习的不同的群体。 :l u5Uu~
琴文化领域,也和其他学术领域一样,存在着多种艺术观点和演奏风格。琴家们各自遵循某些共同琴道观点和风格,而形成一定的琴家群体,就是所谓琴派。 @C8DZ5)
同一琴派中的所谓共同特点,一般取决于地方色彩、师承渊源、本派所依据的传谱、琴学观点及基本演奏风格。 [:EvTY
(二)琴派是怎么形成的
iw?I $.E6S<(h
琴派是怎么形成的呢?琴乐是人心灵的外在体现。不同琴家,对于琴文化的理解,自然也受其天资、性格、个人修养、思想境界、心理状态的影响。随着理解的不同,流露于指下,则神韵各异,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相近者,最终形成琴派,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xU-;z0"~
琴派的形成,主要因素约可总结为三个,即:地域影响、师承影响、传谱不同。 R{hf9R ,
所谓地域影响,是指同一地域的琴家,便于寻师访友,相互切磋琴艺,加之民风相近,性格往往相近。如此相互影响,较易形成默契,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风格,最终形成琴派。 OjE`1h\
所谓师承影响,是指卓越的琴学家,由于其深厚的造诣,独树一帜,得到大众的仰慕,以致琴人相继随之学习。如此就形成了不同的师承体系。同一师承的琴家,遵循恩师的教导,往往对琴道的理解和演奏的风格相同或相近,最终形成琴派。 S~OhtHwK
所谓传谱不同,是指随着琴谱的普及,不同琴家,依照不同的琴谱钻研琴学。学习同一琴谱的琴家,则更易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风格,最终形成琴派。 $iw%(H
自唐朝起,琴学流派就已见于著录。如隋唐赵耶利所述:“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延,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 bZwnaM4"F
北宋时,亦有京师、两浙、江西等流派,并有著录评价说:“京师过于刚劲,江南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 ",qU,0
到了明朝,江、浙、闽派也有很大影响。如明朝刘珠所说:“习闽操者百无一二,习江操者十或三四,习浙操者十或六七。” ps|)cW3`
明末清初以后,至于现代,相继又出现了“虞山”、“广陵”、“浦城”、“泛川”、“九嶷”、“诸城”、“梅庵”、“岭南”等著名琴派。 Hf gz02Z$
现代通讯技术发达、交通便利、文字音像资料较多,给于了现代琴家便利的学习条件,使之能够广求名师,研讨琴学。所以,现代的琴文化领域,各琴派之间,得以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因此,现代的很多琴家,都能吸取多派长处,形成自己独立鲜明的风格。 VR?^HA9 二、名派简介
)7c b6jCU (一)浙派
.?W5{U 派 名:浙派、浙谱、浙操 X@A1#z+s0]
形成时期:南宋末年 6sfwlT
创 始 人:郭沔(楚望) P5<vf
主要风格:流畅清和。 =6nD sibf
代表人物: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徐仲和等 }?8uH/+ZA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渔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
ZI>km?w
重要琴著:《琴操谱》(郭楚望)、《琴述》(袁桶)、《霞外琴谱》(金汝励)、《琴学名言》(徐梦吉)、《梅雪窝删润琴谱》(徐仲和)、《梧岗琴谱》(黄献)、《杏庄太音续谱》(萧鸾)等。
Yl cbW0'c
(二)虞山派
Q /x8 #X WgQBGch,!
派 名:虞山派、熟派 \3YO<E!t
形成时期:明末 9)dfL?x8V{
创 始 人:严征(天池) pW\'ZRj
主要风格:清微淡远,中正广和。 B9dt=j3j2
代表人物:严天池、徐上瀛、吴景略等 ts~{w;c
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潇湘水云》等 AONDx3[
重要琴著:《松弦馆琴谱》(严天池)、《大还阁琴谱》(徐上瀛)等。 qCQ./"8
(三)广陵派
;3'NMk gXFWxT8S
派 名:广陵派 |AZW9
形成时期:清代 *?p|F&J
创 始 人:徐常遇等 Qx3eLfm
主要风格: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