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音乐史料。 R #\o*Ta
n a3st*3V_
,K-?M5(n9
EQvZ(-_;4
因古琴琴材的差异性,使得琴音出现苍老、清亮、浑厚、圆润、古朴、清灵诸说,而琴的“四善”(苍、松、脆、滑)、“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则是前人对古琴琴材及音韵的总结。古琴音色各俱千秋,是古琴音乐魅力之一。正如《梦溪笔谈》所言“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 !D!1%@
e
+vSp+X1E
}u
`~lw(Z
u]uUm1Er
古琴琴材通常以桐木为主,面桐底梓最为常见,此外尚有栒木、漆木、松木、荔枝木、伽陀罗木、杉木、楸木等皆可做为琴材。现将所知有关琴材考据略述如下,以为抛砖引玉并冀得同道斧正。 |/M^q{h&7s
X%lk] &2
}Y=X{3+~.
PX$_."WA
一、桐木 3m]8>1e1"
fhp+Ep!0Y
"c2{n,
R/|2s
《诗经·定方之中》载:“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m +LP5S
<W2YG6^i
]T<\d-!CZN
Q\qI+F2?
《定方之中》当作于卫文公的晚年或死后,这篇具有史诗性质的诗作,追叙了当时事情,即公元前658年齐桓公率领诸侯助卫迁都楚丘,及卫文公文治武功,中兴卫国的史实。 {*NM~yQ
ol #4AU`
6$ \69
<AN=@`+
可见春秋战国之际,就已知椅、桐、梓、漆四种树材皆可用于制作琴瑟。《诗经·定方之中》堪为存见最早的史料记载。 dSkx*#FEE
W02t6 DW
9u^ yEqG`
a?NoNv)&
《新论·琴道》(2)载:“昔神农氏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七发》(3)言:“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为弦。”则是汉代有关前贤斫桐为琴的记载。 !=B=1th4
ySP%i6!au
7&>==|gt
}[O/u <Z
又《洞天清录》(9)载:“昔吴越忠懿王能琴,遣使以廉访为名,而实物色良琴。使者至天台宿山寺,夜闻瀑布声,正在檐外,晨起视之,瀑下淙石处正对一屋柱,而柱且向日,私念曰:‘若是桐木,即良琴处在是矣。’以刀削之,果桐也,即赂寺僧易之。取阳面一琴材,驰驿之开乞,俟一年,斫成,献忠懿,一曰洗凡,二曰清绝,逐为旷代之宝。”本文章转载自 *`WD/fG
:%2uZ/cG(
?Dn
6
62Q`&n6
可见五代之时,斫琴已知选古旧材之道,且以峄阳桐为佳。 ~ ~U,
l2ww3)Z
DFvj
D:DtP6
1、梓木 FC&841F
` &{
/8Xd2-
s<b(@L 1
《左传·襄公二年》:“穆姜择美檟,以自为梓与颂琴。” 4Mr)~f rc
ZBx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