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左右分栏
社区应用
帖子
相册
日志
群组
热榜
分享
记录
|帮助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道具中心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古琴文化网
北京古琴论坛
琴人茶馆
古琴百科
古琴文化网社区
琴学备要
古琴文化
北京琴友会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古琴网
琴友会
古琴文化网
>
资料汇集
>
古琴演奏右手八法要略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新帖
18024
阅读
12
回复
古琴演奏右手八法要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tfh123456
UID:208
注册时间
2009-10-15
最后登录
2010-05-06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39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阿堵物
98
威望
56
贡献值
39
交易币
1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徽外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古琴
演奏右手八法要略
| UaI i^
大家都知道在
古琴演奏
中,右手有八个最基本的指法,即抹、挑、勾、剔、擘、托、打、摘。我们通常称其为“右手八法”。
FPMk&
右手八法在古
琴曲
谱中用的最多,它是右手指法的基础。也是古琴演奏中右手指法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右手的许多指法都是由它们组合变化而成的,如“涓”的指法,古人云:“抹、勾连谓之涓,如天马攒蹄。”又如“长鎻”、“短鎻”、“背鎻”。以及“滚”、“拂”、“輪”、“历”、“搂圆”、“间勾”、“打圆”等等。所以古人称这八种指法为“八字纲领”,(《太音大全集》)可见其重要性。因此对于弹琴者尤其是初学者来说,正确掌握这些基本指法是至关重要的。可是在以往的
琴书
谱集中对这些基本指法的解说,却往往过于简略,有些琴书中虽有手势图说及兴词,但都缺少具体的详细解释。如《太音大全集》中对勾、剔的解释说:“向内入絃曰勾,向外出絃曰踢”。虽然配合了手势图,但是仍然不甚清晰明了。到底如何用力?指法要领在什么地方?手势动作应该如何?都没有进一步的说明。正如
明代徐青山《万峰阁指法密牋》中所讲的那样:“就其
抹、挑、勾、剔之类不过是其麄迹,可得而易知也,而其所以抹挑,所以勾剔者,不可得而易知也。
”
以至于使许多初学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觉得“抹”和“勾”是一样的,都是半肉半甲声。“挑”和“剔”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纯甲声等等。为了使初学者能够正确掌握右手八法的要领而又知其所以然,下面就以
琴学
大师顾梅羹教授的《琴学备要》和彭祉卿所著的《桐心閣指法析微》为主体,对右手的八个基本指法分别从手势、出音、动作、要领等方面作出详细地比较和说明,以供初学者研习参考。
Jzj~uz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离线
一菲
UID:331
注册时间
2009-12-06
最后登录
2009-12-06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7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阿堵物
100
威望
8
贡献值
7
交易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徽外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12-06
能解释下先肉后甲,甲不是应该出声吗?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离线
worksno101
UID:313
注册时间
2009-11-28
最后登录
2009-12-16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33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阿堵物
99
威望
34
贡献值
33
交易币
9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徽外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11-29
好东西啊!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离线
7982537
UID:278
注册时间
2009-11-11
最后登录
2009-11-1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4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阿堵物
101
威望
15
贡献值
14
交易币
4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徽外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11-11
学习中 支持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离线
聆云轩
UID:259
注册时间
2009-11-03
最后登录
2009-11-0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0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阿堵物
101
威望
21
贡献值
20
交易币
12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徽外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11-03
领教!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离线
雪狼
UID:2
注册时间
2009-05-28
最后登录
2021-10-12
在线时间
178小时
发帖
651
搜Ta的帖子
精华
10
阿堵物
1578
威望
892
贡献值
1191
交易币
237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管理员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0-31
还要注意一下下角度
共
条评分
古琴文化网
guqinwenhua.cn
回复
举报
离线
等待千年
UID:9
注册时间
2009-06-04
最后登录
2013-04-28
在线时间
34小时
发帖
448
搜Ta的帖子
精华
10
阿堵物
1333
威望
320
贡献值
618
交易币
182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论坛版主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0-31
若是有指甲刮弦的声音的话,可能是两个原因:
obq}#
1.过弦速度不够快。
^Q>*f/.KN
2.指甲过长了
共
条评分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回复
举报
离线
钟韵
UID:163
注册时间
2009-09-20
最后登录
2014-05-01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36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阿堵物
107
威望
42
贡献值
52
交易币
11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徽外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0-31
抹“先肉后甲,由指面经甲尖中锋正直弹入,不可斜扫”
%#9 ~V
勾“也要纯用正锋”
YkPt*?,P/
<h=M Rw,l
我对半甲半肉始终掌握不了,无法避免出两声,第二声是指甲刮弦声。
oNZW#<K
_vH!0@QFU
最近,一位专业琴友说应该用偏锋。
1,QZnF!.x
WZ&@ J B
偏锋好像是广陵派的特点。
S$52KOo
6sl<Z=E#
请各位指教。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离线
tfh123456
UID:208
注册时间
2009-10-15
最后登录
2010-05-06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39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阿堵物
98
威望
56
贡献值
39
交易币
1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徽外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0-16
“托”
;/ KF3 %
动作:大指向徽弹出曰“托”。将大指倒竖,虎口全开,大指指节伸直,指须靠絃,使絃从指面经甲尖向岳而出。其运动在大指末节,并要用腕力配合。
X.l"f'`l
手势:肘张、臂平、腕曲、掌俯,大指倒竖,张开虎口。其手势和兴词与“擘”相同
[!?,TGM}^
出音:“托”是半肉半甲音。则全和尚的指法中说:“须向岳,则声雅壮”出音以雅、壮为美。
[9om"'
要领:“托”不能只用纯甲,应该是半肉半甲。大指不可仰天向上托弦,托出时应向着岳山的方向托出。在唐代陈拙的指法中有这样一段话:“凡‘擘’(古谱中“擘”、“托”方向于今相反)尤贵用肉,当斜指、使弦自使指面上过‘擘’出向岳。”
2bnIT>(
元代以前在古谱中的“擘”、“托”和现今的“擘”、“托”方向正好相反。《太音大全集·手势图》曰:“甲肉相半向外出絃曰‘擘’,向内入絃曰‘托’。”显然古谱中的“擘”是现在“托”的手法;“托”是现在“擘”的手法。这个变化在元代吴澄的《琴言十则》指法里就已经出现了。明代的诸家琴书谱集之中有用“古法”的,也有用“今法”的。近现代基本上已经全部使用“今法”了。明白了古今“擘”、“托”相反对于我们今后演奏古谱或打谱都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是宋、元以前的古谱,“擘”、“托”仍需按照古法弹,指法方可顺从。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离线
tfh123456
UID:208
注册时间
2009-10-15
最后登录
2010-05-06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39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阿堵物
98
威望
56
贡献值
39
交易币
1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徽外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0-16
“擘”
, )pt_"-XA
动作:大指向身弹入曰“擘”。将大指倒竖,微屈末节,大指倒竖之时,肘亦微微上抬。其运动在大指末节,宜微用腕力,甲尖着弦而入。清初孙沚亭指法说“擘”:“掌爪间有破竹分张之势”是形容的十分贴切的。
H0 n@kKr
手势:肘张、臂平、腕曲、掌俯,大指倒竖,虎口微开,中、末二节微弯,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禁指伸直,又稍高于名指。各指指缝微开势如鹤翅初张,竦体孤立,有临风鼓舞之态。(顾梅羹《琴学备要》)《太古遗音•手势图》将“擘”和“托”的手势名为“風驚鹤舞势”。原兴词曰:“萬竅怒號,有鹤在梁,竦体孤立,将翱将翔;忽一鳴而驚人,声凄厲以弥長”。
)|R0_9CLV
出音:音取纯甲。出音须坚实有力,又要有用力而不觉的形态为妙。
zMzf=~
要领:大指指力本来就很强,坚实有力的音响不难做到,但是注意不能太过。用力不可太猛,太猛则浊俗燥烈了。在用“擘”这个指法时,可将中指轻抵于外弦上。如“擘”七弦,则中指置于二弦上,“擘”六弦,中指置于一弦上。“托”法,也可这样使用。这样就更加便顺了。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http://www.guqinwenhua.cn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隐藏
快速跳转
古琴文化
琴友交流
资料汇集
弹唱影音
琴学心路
琴友会
北京琴友会
商业广告信息
商业广告信息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