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0 0 2 auY?Cj'"fs
琴学解惑十八:撞.、逗、唤之辨 MA%g-}
雷苗伟 H3iYE~^#
WigTNg4
古琴的左手技法丰富,可称 “以韵补声”乐器之最,除基本的吟猱绰注、上下进复等技法之外,还有“撞”、“逗”、“唤”等灵活多变的技法,或装饰音头,或润色音中,或丰富音尾,力尽装饰之能事,通过诸多指法把演奏者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然对于初学者来讲,除丰富的吟猱难辨之外,“撞”、“逗”、“唤”等三种指法,亦较为相似,易于混淆,且各家对个别指法多存岐义,现浅谈一下笔者对三种指法的一孔之见,以飨初习琴者。 +I*a=qjq
DM\pi9<m
一、“撞” !g|[A7<|
fmLDufx
“撞”为“逗”、“唤”两个指法的基本,如能熟练掌握“撞”这一指法,稍加变化便可完成另外两个指法。“撞”历代琴学解释得较为统一,少有分岐。即得音后左手迅速向上一动,后急归本位,旨在一触即下,其速如电,切勿迟缓,如缓上缓下则成“进复”,旧谱喻之“钟杵之撞”,宜实上虚下。 YETGq-
heb{i5el
如改变“撞”的方向及数目,便可构成“反撞”、“双撞”等指法,“反撞”是左手得音后,迅速向龙龈方向(即向下)一动,其势如“撞”同;双撞是连续两“撞”,其余均同。《桐心阁指法析微》甚至将“撞”又分为“大撞”、“小撞”、“短撞”、“软撞”、“虚撞”等,此类指法大同小异,根据前面的定语,灵活变动即可。 o{hZjn-
关于撞有两个问题或有争议,可能会令初学者不解:一是“撞”的时机,二是“撞”的幅度。笔者认为两者均无定法,应随曲而变。撞的时机,可根据曲子节奏的要求而变,可以居音中,也可以居音尾(但不可在音头,如“撞”在音头,易与“逗”混淆),一般所“撞”的音多为四分音符,古琴曲又多为4/4或サ/4节奏,故要在一拍内完成该“撞”,所以“撞”的机时,也并无多大选择,往往是得音后便撞,常奏成前后带有附点节奏的音型。而撞的幅度(即得音后上位的分数),也并非简单的音阶性进展,即一个大二度或一个小三度,此向上撞的幅度也应随曲子的风格而变,但现在记简谱或线谱时多记为上一个大二度或一个小三度,如1的撞,记谱记为:1 21,3的撞记为:3 53。 v=&x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