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学解惑二十三:何为借调?——正调之“偷梁换柱” (LkGBnXE
雷苗伟 "e@JMS
"Do9gW
现在琴友学习古琴,常以《秋风词》一曲开指,此曲吟猱绰注、上下进复,一些基本的指法均包涵其内,且曲调优美、琴味实足,起承转合,一应俱全,实为一首经典的开指小曲。然其调式与正调却大为不同,虽说各均弦未松紧,然而音位却与正调有别,对于从正调起步练习的琴友来讲,一时难以适应。此种调式,琴人谓之借调,本文便就借调这一问题,作一说明。 +wS?Z5%mU
,d&~#W]
借调,顾名思义,就是一调借用另一调,原本为应该或紧或慢琴弦的外调,而借用正调弦的关系,省去紧慢琴弦之烦琐,可谓是正调之“偷梁换柱”。这样一来,虽说省去调弦之苦,但七弦只总有一些弦为变音,如《秋风词》一曲的调此,此调应为一弦为宫(1)的C调,三弦应为角(3),需要慢一徵,而借用正调,不慢该弦,所以此弦便成了为清角(4),古琴常常不杂二变,为此,必须避开该弦的散音,且其它弦的按音也有所变动,所以借调的避弦实为一种无奈之举。 /c]I|$v
}#a d
按道理而讲,四种常用外调均可以用借正调来弹,不必紧慢琴弦,但因避开的散音太多,所以反而不如紧慢弦之便利,所以常用的借正调仅有慢三弦的C调,即上文提到《秋风词》的调式,另外如《忆故人》、《醉渔唱晚》等曲也为C调借正调。紧五弦的降B调,虽说也只是紧五弦一音,但如不紧此弦,而去避开此弦的散音,那么此曲中的宫(1)音便少散音,“音始于宫”,宫为五音之首,所以不可只涂一时之便,而少曲之主音,所以此调也不可借正调去弹,只能是去实实在在地紧五弦。 oypX.nye_
vb\ UP&Ip
借调除避开那条变音弦的散音外,其它弦的按音音位也多有变动,如不了解各弦音位的规律,只去索谱求音的话,怕是麻烦不少,所以初学者应了解一些简单的按音排列规律,对于借调中各弦的按音便会一目了然。拙作《琴学解惑十七:如何找准各弦按音的具体位置?》一文中对各弦按音均有简单分析,下面便就借调中的一些重要的音位,再为大家做一说明。 ]geO%m
Wd3/Y/MD
1、七徽处按音与该弦散音为倍半关系(即八度关系)。由此规律便能发现,所避弦七徽处的按音也通常不弹,因为该音也同样为变音,同理,七徽处的泛音也避而不弹。 .
p<*n6E
2、九徽处按音与该弦散音的子母关系(即五度关系)。正调中五弦为角(3),而“角无子声”,所以九徽处的按音避弹,常移位于八徽五分处,该按音为宫(1),所以借正调的五弦已非角音,所以其音又变为九徽,而不弹八徽五分。如常用借正调的C调,三弦应为角(3),但不慢三弦,故此弦为清角,其散音避而不弹,故七条弦无一弦散音为角音,所以该调的便没有八徽五分处的按音,此也为一特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