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w\i
扬州琴家多次参加今虞琴社的雅集。 Vv_lBYV
1936年3月1日今虞琴社召开成立大会,同时举行首次月集,张子谦当场演奏了《梅花三弄》。此后扬州琴家相继加入今虞琴社。 *%n(t+'q
6月18日,第五次月集,适逢著名琴家李子昭先生八旬大庆,扬州“广陵”、南京“青溪”、南通“梅庵”等琴社代表及各地琴友纷纷赶至,向子昭先生祝寿。扬州的张子谦、刘少椿、胡斗东等人已是海内知名之士,再加上陈泰芳等二位女琴家的到来,更使阵容增色。为此,苏州方面特地请黄培根(琴家周冠九夫人)和吴湘珩、吴湘岑(琴家吴兰荪之女公子)三位女琴人作陪。查阜西为宾主全体合摄一影。此次所收各方赠的送诗文对联书画甚多,第五次月集,刘少椿演奏了《樵歌》,胡斗东演奏了《昭君怨》,陈泰芳演奏了《醉渔唱晚》,张子谦演奏了《平沙落雁》。 ~N]pB]/][
(作者注:李子昭(约1856—1937),四川崇庆县(今崇州市)人,《今虞琴刊•琴人题名录》误为重庆人。该刊《李子昭君八十寿辞》徐元白诗起句“李翁子昭产西蜀”可证。李子昭曾长期客居京、沪、苏州等地,名满天下,素有“宫廷第一琴师”美誉。) 5_[we1$P
9月27日在上海觉园举行第七次月集,并假佛音电台播奏古乐,从晚上8时播音,至10时始毕。这次参加者有时在上海的扬州张子谦和黄则均,上海佛教界名人赵朴初也参加了雅集。 `9&~fWu
12月27日 ,是第十次月集之期,同时成立“沪社,假浦东春江路17号社友张子谦处为社址,春江路10号社友柳一厔处为通讯处。沪社第一次月集,张子谦弹奏了他拿手的《龙翔操》,扬州王芳谷特地前往,并演奏了《墨子悲丝》、《山居吟》二曲,黄则均演奏了《梅花三弄》,张子谦还和他的弟子柳一厔琴箫合奏了《平沙落雁》,最后由彭祉卿、柳一厔二人操琴,张子谦配以箫,演奏了一曲《普庵咒》。 r!&}4lHYi
此后,1937年1月24日的第十一次月集和2月28日第十二次月集,张子谦等人都参与并演奏。 D16w!Mnz{K
1a
t Q9
文字资料 |0nt u+
《今虞琴刊》所刊登的文字资料有文章、诗词、书信和对联。 W690N&Wz
扬州籍女画家潘玉良为今虞琴社作《明代琴宗严天池先生画像》,为答谢潘女士的厚爱,该刊特意刊登了《潘夫人玉良女士传略》,文中说“夫人美性天成,绘画之外兼喜音乐,……心尚古人,神会先哲,于着笔作画之先精神风采已早在意中。其用色之精、传神之妙,尤为时人所不能及。” )ZMR4U$+v
胡滋甫的《琴心说》,着重论述了弹好古琴,必须达到一定的修养和境界,功夫在琴外。 Xk9 8%gv
张子谦《广陵琴学过去及将来》,介绍了广陵琴派的渊源、传承和广陵琴社之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yfZYGhPN(
史荫美《对于昌明琴学之我见》一文,着重提出了四点建议:一、“弹琴者须留心现代音乐之常识”,主张用现代音乐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二、“记谱之方法须改进”,这样才能够更加精确而方便地理解曲谱;三、“各派现弹之曲操,宜广事蒐集” 以保存并发扬多样化的琴派风格;四、“往昔旧谱宜详加整理”, 强调进行科学整理,以便于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 .!)i
柳希庐是丹徒人,但他在上海最初向张子谦学琴,传承广陵琴派。他的《五知斋琴谱考略》,根据详实的史料对广陵琴派的重要著作《五知斋琴谱》进行了考证,介绍了作者家世、刊行的经过、各版本的异同、内容的特色以及对后世琴学的影响。 fo_*Uva_
王仲皋也不是扬州人,但其父曾向广陵派云闲和尚学琴,王仲皋幼承家学,宗广陵派,著有《琴学真诠》一书,有抄本传世。《今虞琴刊》刊登了他的《琴学概论》一文。 oqa8v6yG'
查镇湖、彭庆寿《致谢广陵琴社》书:“淮左名都,久萦旧梦,大江人物,喜挹清流。竟于西亭歌吹之场,得聆东鲁弦丝之雅。谓非夙世之因缘,而生平之幸遇哉!伏维琴社诸君子,荃怀月满,莲社风清。抱阙守残,存广陵之逸响;引商刻羽,衍牙旷心传。古调不肯独弹,《阳春》乃容属和。为谁洗耳,令我移情。下走操缦未工,赏音徒负。辱承倒屣,倍觉汗颜。惜胜会之匆匆,羌予怀之渺渺。犹冀江山有待,腰缠骑鹤以重来。好凭城北相将,目送飞鸿之远去。专肃鸣谢。即颂琴安。” `&jG8lHa
对联有张子谦《贺今虞琴社成立》: 7srq~;j3
‘流水’‘高山’,且共‘渔樵问答’; A(D3wctdr
‘采真’‘招隐’,相期‘猿鹤双清’。 l\_81oZ
——吴门知音,新結今虞琴社,扶轮大雅,鼓吹元音。喜吾道之不孤,怀伊人兮宛在。爰集琴曲名,綴为联语,用识高风。丙子仲春广陵琴社张子谦书赠。 :I(d-,C
:zQNnq:|
广陵琴社《贺今虞琴社成立》: Ya29t98Pk
今日群贤聚吴郡; h'"~t#r
虞山嫡派振江南。 sP@7%p>wt
——广陵琴社撰句奉赠。 |.?Xov]
.c]@xoC
彭祉卿《赠广陵琴社》联: YZZog 6%
尊前宜作银丝供; )?<V-,D
门外休开黑牡丹。 ld[BiP`B2V
7{Zs"d{s
双蕉琴馆主人《集琴曲联》: vEc<|t
发‘浩浩歌’,‘钧天逸响’; ,FK.8c 6g
闻‘栩栩曲’,‘仙佩临风’。 b6d}<b9#
*:Uq
;)*
‘涧底桐’花浮‘绿水’; 7_~_$I~g*
‘岩前桂’子动‘秋风’。 PB;j4
(作者注:双蕉琴馆主人,张子谦别号。1935年,张子谦访得被称为“浙操之师”的明代斵琴高手祝公望所制蕉叶琴,第二年,竟然又访得制式完全一样的一牀,张子谦兴奋之余,将自己的琴室命名为“双蕉琴馆”。) -u^f;4|u
c@x6<S%*
诗词有翟筱坡、俞印民《贺今虞琴社成立》: 'B;n&tJ
人间争说广陵散,风月平分有阮稽。三弄梅花徵雅集,流泉石上鸣清溪。 >^GAfvW
一声长啸闻苏门,古韵今虞灿若喧。从此徽音满四座,阳春白雪应无痕。 FnCMr_
——丙子春游白下,遇广陵翟君筱波(坡),其家有瑟,为东海徐氏旧物,尝自娱焉。相与论琴瑟律吕之理,津津不倦。因言近日缦学中兴,舍广陵而外尚有‘梅庵’、‘青溪’,鼎足而三。方检讨间而‘今虞’以创始于虎阜闻。筱波(坡)属为文以记其盛,余读其《社启》,俪青妃白,逸兴遄飞,因就其事,率成两首,欣然书之。即希今虞诸君子正之。广陵琴社筱波(坡)贺,泗水渔隐俞印民书。” gv7@4G
?>DwNz^.!
沈草农《得龙吟琴喜赋》: rCd*'Qg
丁丑中春,於社友张君子谦处见‘龙吟琴’,同社诸子均称其佳,因以善价得之。琴为广陵某君所割爱,原刻《跋》中谓‘古越沈子星垣所藏’。盖不知几易主矣! 9dwLkr
因缘物我悟浮生,偶听龙吟四座倾。愿共青毡珍世守,敢辞白发鼓长清。赏音莫讶无常主,嗜古非关附盛名。但识此中有佳趣,故应拂拭试新声。 K6 c[W%Va
T-y5U},
张子谦《满庭芳》: C#@-uo2
乙亥秋,得明祝公望制蕉叶琴,九德咸备。越一载,復得祝製同式者一牀,音虽稍逊,而修广、漆色、断纹、制作无不同,天然成偶,信非无因。筑馆庋藏,永以为好。乘兴倚声,以纪其事。 5"&=BD~D
沧海龙吟,寥天鹤唳,双琴并锡嘉名。古奇圆润,匀透静芳清。最是难兼九德,一挥手,触指空灵。繄谁斫?龙丘祝氏,遗物证朱明。 srryVqgS
双蕉成匹偶,兰因絮果,莫忘前盟。愿镇长廝守,相应同声。幸有吾庐可爱,珍藏处,与德俱馨。归犹待,成连末返,海上且移情。 (g3DI*Z
]2rCn};
双蕉琴馆主人《忆江南》(集琴曲名): }$` PZUw>
‘江月白’,欸乃‘泛虚舟’。最是‘边城闻晚角’,‘高山’‘流水’一般愁,‘元鹤唳’清秋。 M~g{}_0Z
‘将进酒’冷‘月落书窗’,‘万壑松风’‘云竹榻’,‘篝灯’吟罢恁‘思乡’,有‘雁度潇湘’。 fS]Z`U"
(作者注:欸,原书作‘款’。) Wrf+5 ;,,
NL-V",gI-~
琴盦(作者注:沈草农别号)《雨窗无俚集琴操名成十绝句》 U"535<mR
‘慨古’伤今感不禁,‘平沙’北望阵云深。可怜一片‘关山月’,都付苍凉‘秋寒吟’。 'kHa_
‘客窗夜话’雨连宵,纸帐‘梅花’伴寂寥。卖赋‘长门’声价贱,只应姓氏老‘渔樵’。 'x u!t'l&
‘释谈’一切皆虚幻,壮志‘龙翔’鬓已斑。耕钓倘容‘归去’好,不须哀怨託‘阳关’。 ,0aRHy_^
云水‘潇湘’亦夙因,新声谁复识‘阳春’。纵教‘鸥鹭忘机’后,犹向‘空山忆故人’。 xm0(U0
>
海棠零落‘汉宫秋’,一曲‘胡笳’‘塞上’愁。欲倩‘秋鸿’传信息,‘高山’‘白雪’思悠悠。
tPChVnB
‘圯桥’‘流水’绿瀜瀜,闲听‘渔歌’百虑空。最爱‘山居’风景好,满庭‘梧叶舞秋风’。 8 Y))/]R
‘墨子悲丝’伤世变,‘屈原问渡’笑先贤。会心‘石上流泉’意,处处‘春山听杜鹃’。 l}~9xa}:D|
亭长当年唱‘大风’,‘西山’无復‘采薇’翁。‘风云际会’英豪事,千古‘思贤’说沛公。 3oMa
‘湘灵鼓瑟’渺难招,古调‘猗兰’世已祧。夜泊‘秋江’闲倚枕,‘捣衣’声杳况笙箫。 IweNe`Z
欲‘挟仙游’任所之,‘风雷引’我上丹墀。‘岳阳三醉’浑闲事,‘极乐吟’成世未知。 TGZr
[
c!a1@G
图片资料 S{nBQB<
《今虞琴刊》所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 #F#M<d3-2
1936年5月2日,今虞琴社第三次月集在常熟虞山举行。社友先至斜桥谒明代琴学宗师严天池先生墓,得晤严公后裔,并征得严家人同意,由今虞琴社为严公建立墓碑。社友还在严氏家乘中见到天池先生的木刻像。正好社友吴景略带着照相机,查阜西便请吴拍一张照片珍藏。事有凑巧,几个月后,查阜西在火车上巧遇潘玉良,查与她的丈夫潘赞化是十馀年的老朋友,知道潘夫人的画名,当时有“新正宗派大家”之誉,于是出示照片,请她作画,生平不喜为人画像的潘玉良这次竟欣然允偌。潘玉良创作态度极其谨严,她让潘赞化写信给查阜西,要他考证天池先生弹琴著书之年代及其官职服色。于是查提出四个条件:一、天池先生组织琴社系在五十馀岁,五十八岁出为太守,六十一岁致仕归里弹琴著书,六十八岁书成,七十九岁卒。画像年龄,似宜用六十四、五岁为宜,但须眉必仅斑白,否则不能享寿至八旬也。二、先生系明万历时人,故衣冠顏色似宜青巾、蓝袍、白领,其领下带结及袖口花边亦宜绘出,最好请参考明清画或古本昆剧中之员外服色装饰。三、右手及所秉如意亦宜照绘,藉示对于原刻本存真。四、背景宜用本社社徽色(深赭色)。同年11月潘玉良将巨幅油画《明代琴宗严天池先生画像》创作完毕。此画高逾五尺,眉目须发奕奕如生,极尽用色传真之妙。1937年2月,这幅油画送“吴中文献展览会”展出。 F./P,hhN9
该刊载有《现代琴人小影》一组,共20人,其中于广陵琴派有关的有张子谦、刘少椿、柳一厔、武若渔、黄则均五位肖像照,另有朱敬吾先生抚琴照片一帧。合影有《扬州广陵琴派雅集图》,一共16人,其中女性4人,年龄最小的大约只有十几岁,不知摄于何时,图中人名也不能“对号入座”;《今虞琴社首次雅集》,图中18人(签到者是24人),其中有张子谦先生,左上角可能是查阜西,坐着的那一位可能是彭祉卿;《广陵、青溪、梅庵、今虞琴社寿李子昭先生留影》,此照为查阜西为大家所摄,其中有张子谦、柳一厔、刘少椿、胡斗东陈泰芳等;《今虞琴社上海雅集》,照片上的19人中应有赵朴初、张子谦和黄则均。古琴照片两幅一为《胡滋甫先生藏琴》、《刘少椿先生藏琴》。另外在《彭庆寿【忆故人】曲谱》之后,有张子谦跋,为手写,不知是不是张先生的墨迹。 XBm ^7'
l{Xy %8
2012-1-20 于偶尔读书斋 XB<Q A>d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