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毓芹:〈國樂與古琴〉,《新天地》,1964年第3卷2期。 Y&5h_3K;<
a8%/Xwr~
陳 雯:〈台灣的古琴音樂文化1949年以來之傳承概況〉,《北市國樂》,1966年123期,頁3-8。 g=:C/>g
%-:6#bz
夏天馬:〈古琴曲譜--夕談〉,《音樂教育》,1969年第16期,頁6-9。 |nj%G<
KyAQzN 9
容天圻:〈古琴的欣賞〉,《音樂教育》,1969年第16期,頁9-11。 CtA0W\9w5a
vf(\?Js,
朱 雲:〈古琴指法釋要〉,《東海學報》,1971年,頁47-58。 rf8`|9h"7
%zB
`Sd<
容天圻:〈歐陽修與古琴〉,《暢流》,1971年第四期,頁24-26。 iffRGnN^e
#sEbu^
依 忠:〈閒談古琴〉,《全音樂樂文摘》,1973年,頁24-26。 *, o)`
'
7>V4\"
姚懷仁:〈古琴〉,《台肥月刊》,1974年,頁25-28。 F
3}cVO2bY
e p;_'
陳小凌:〈中國古琴的故事 〉,《綜合月刊》,1974年,頁90-96。 m`-{ V<(M
P$D1kcCw
容天圻:〈琴曲五首述略〉,《東方雜誌》,1975年第9卷5期,頁64-67。 avk0pY(n
-$4PY,
容天圻:〈中國音樂的精華--古琴〉,《東方雜誌》第八卷第九期,1975年,頁66-67。 b07 MTDFH7
l23#"gGb
Ming-Yueh ,Liang ,"Neo-Daoist Implications in Melody for the Chinese Seven- 810u+%fu
Stringed Zither", The World of Music, no.2(1975):20. o$YL\ <qp
Zcv1%hI
顏貴綉:〈古琴〉,《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祝賀集》,1975年10月,頁48-57。 A=|&N%lP'
#2&_WM!
葉紹國:〈琴海飄蹤〉,《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祝賀集》,1975年10月,頁 166-176。 hM(|d@)
c0jC84*v
容天圻:〈古琴觀賞記 〉,《大成》,1977年第39期,頁26-27。 0*8[m+j1
H5=-b@(
容天圻:〈廣陵散的內涵及賞析〉,《中華國學》,1977年第1卷12期,頁55-58。 .t0Q>:}&b
5o2;26c
容天圻:〈古琴的過去與現在〉,《音樂與音響》,1978年第57期,頁32-36。 #G^?4Za
\?)<==^
孫毓芹講:〈說古琴〉,《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69期,頁53-57。 bY;ah;<
}dE0WJcO
孫毓芹講:〈說古琴(2)--琴制與琴譜 〉,《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70期,頁45-49。 dGcG7*EX
&}%3yrU
孫毓芹講:〈說古琴(3)--琴與中華文化〉,《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74期,頁49-52。 eEQ
4L\d
[:sV;37s
梁銘越:〈古琴藝術的再認識--珍貴的傳統藝術期待發掘和發揚 〉,《音樂與音響》,1980年第84期,頁38-45。 O6;7'
>t
O(S
張清治:〈古琴藝術的美感境界〉,《中國文化月刊》,1981年第20期,頁 116-120。 hHdH#-O:4"
y#^d8
}+
陳美利:〈古琴與樂教〉,《國教世紀》,1981年,頁7-9。 icHc!m?
q!9SANTx
劉 亮:〈古琴與琵琶:中國樂器的精華〉,《音樂與音響》,1982年第104期,頁51-57。 +X0?bVT
pNI=HHx
陳管雲:〈古琴與樂教〉,《中國文化月刊》,1982年第29期,頁143-150。 HkEfBQmh
{cKKTDN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藝術學報》,1983年第33期,頁133-162。 }0|,*BkI
m
2bfKD'!aH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 〉,《藝術學報》,1983年第34期,頁39-81。 pl V]hu27K
O%y.
容天圻:〈記故宮所藏的兩幅琴士圖〉,《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2卷1期,頁68-73。 b4s.`%U
"wT[LA9\
容天圻:〈王徽之的古琴〉,《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第14期,頁42-46。 RpR;1ktF>
*^Wx=#w$V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藝術學報》,1984年第35期,頁225-298。 N'!a{rF
{KE858
張清治:〈琴境圖說:古琴藝術的美感境界〉,《故宮文物月刊》,1985年第29期,頁92-99。 ^6|Q$]}Ok
S!k cC-7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一)〉,《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一期。 ~k4S~!(U0
N%:QaCZKw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二)〉,《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二期。 4lE
j/#}
ZPY#<^WOzr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三)〉,《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三期。 c
Q|nL
Edc< 8-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四)〉,《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四期。 q<yp6Q3^
lphQZ{8
游淑靜:〈淡泊名利.熱心教學--訪古琴名家孫毓芹〉,《幼獅文藝》,1986年第389期,頁71-75。 {Tl5,CAz
kFW9@!9
陳怡良:〈陶淵明的無絃琴與有絃琴:敬答呂興昌先生〉,《國文天地》,1986年第16期,頁40-44。 /Zap'S/
WrQe'ny
容天圻:〈唐宋古琴今猶在〉,《故宮文物月刊》,1988年第61期,頁22-27。 |vw0:\/H
ds,NNN<HW
陳 雯:〈台灣的古琴音樂教學與演奏傳承現況(一)〉,《和真琴刊》,1988年第2期。 ?`,<l#sj
7/w)^&8
容天圻:〈唐宋古琴今猶在〉,《故宮文物月刊》,6卷1期,1988年,頁22-27。 G<l+94(
u1xCn\
容天圻:〈古琴的過去與現在〉,《故宮文物月刊》,7卷1期,1989年,頁 81-85。
vX;W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