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首诗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弹琴的人们更是熟的不能再熟了。而喜爱《酒狂》琴友们也都研究过嵇康的几个爱好——弹琴、打铁、长啸。关于“长啸”具体是个什么声音,大家都很好奇,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它一定不是“大喊”,如果是那嵇康岂不是成了疯子。上节上课老师偶然间谈起了这个,呵呵,想知道答案的话继续看下去.......... G =+ sW  
         话说,蒙古族民歌中有一种高超的唱法,名曰:呼麦hoomi,这种唱法可能与“长啸”有关。下面是网上搜集来的资料: *5#Y[c  
 h&vq}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在古代蒙古人中广为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唱法,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种唱法是利用咽喉、口腔、鼻腔甚至胸腔等部位同时发音,一般来说至少能发出一高一低两个声部,二者高低之间甚至能达到6个八度的距离。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U>^-Db]  
  有关呼麦的产生,蒙古人有一奇特说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新疆阿尔泰山区的蒙古人中,至今尚有呼麦流传。 ^8nK	x<&5  
  呼麦的曲目,因受特殊演唱技巧的限制,不是特别丰富。大体说来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咏唱美丽的自然风光,诸如《阿尔泰山颂》、《额布河流水》之类;二是表现和模拟野生动物的可爱形象,如《布谷鸟》、《黑走熊》之类,保留着山林狩猪文化时期的音乐遗存;三是赞美骏马和草原,如《四岁的海骝马》等。从其音乐风格来说,呼麦以短调音乐为主,但也能演唱些简短的长调歌曲,此类曲目并不多。从呼麦产生的传说,以及曲目的题材内容来看,“喉音”这一演唱形式,当是蒙古山林狩猎文化时期的产物。 b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