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源自qq群里的一次关于秋风辞的讨论,引发了关于两支琴曲《秋风辞》和《秋风词》的话题,无言子兄做了一番功课,整理了两支琴曲的资料,发来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KdpJ[[Ug/
CgKSK0/a
?N*@o.
==============================================================
“秋风”史略
RcM0VbR"EU 在中国古琴悠久的发展史上,产生了琴曲的同名异曲、同曲异名现象,同名异曲的现象还包括曲名相近但实为不同琴曲的情况。 vm^# aoDB 琴歌《秋风词》与《秋风辞》,产生年代不同、歌词不同、定弦不同、取音不同,是独立的两首琴歌。 D"f(nVEr 一、关于《秋风词》 o5x^ "# (一)梅庵燕卿传谱版 P1 >X5: 琴歌《秋风词》,目前读到最早见载的谱本,是梅庵燕卿的传谱。此谱定弦慢三弦,即在正调定弦的基础上慢三弦。慢三弦传统上称为黄钟均,属正弄五调之一,角音。这种定弦方法,在古代称为“慢宫为角法”。 VEEeQy 乐称为C 大调,记作1=C。 y"-{6{3 唱弦1235612。 K$5P_~;QL 歌词为: :{uUc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FEmlC,%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jeFl+K'1 《梅庵琴谱》,2卷本,民国20年(1931)年石印刊行。 F^G`Jf 见于文字的抚奏记录,有故夏一峰老的传谱,词、曲与上一致,整曲唱2次,每分钟36拍,时长1分20秒。现在大家较常见到的,则是王吉儒演奏、许健记谱、每分钟90拍、曲长1分钟的版本。 ~ A|*]0, 目前实际听到的录音,一个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琴家林友人先生的作品。头尾2次古琴伴唱,中间一次古琴独奏,时长共5分06秒。 3i}B\
{ 林友仁,祖籍台湾,1938年出生于上海,师承广陵派刘少椿先生。 j77}{5@p 另一个则是范李彬先生的演绎。只唱1次。时长共1分54秒。 [:S F(*} 范李彬(1965年- ),台湾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3A}8? 梅庵琴派是近代古琴史上颇有影响的琴派,其琴曲在近现代琴坛流传不辍。王燕卿传谱的《秋风词》,体裁精小,疾徐得当,曲调朗朗,便于传习,故流传至今,被收入各版的《古琴曲集》。 :|Nbk58 (二)龚一打谱版 Z|dZc wo 另一版本,上海龚一先生打谱,借正调定弦,作黄钟均侧弄弹,一弦为宫不慢三弦。此版本每分钟54拍。唱弦1245612。 {$:13AnK 见录于龚一《古琴演奏法》及新版《古琴曲集》。 1CVaGD^r{ (三)《秋风词》定弦取音的小结 Ol[IC 上述为同名同曲的《秋风词》的两个版本,其本质均为“侧弄”角音,即借正调定弦,唱弦时宫音1落在一、六弦上。梅庵燕卿传谱尽管注明慢三弦,但在谱中并无三弦的散音出现,全曲三弦上亦仅有一个小节上出现一个按音“1”。 N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