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483阅读
  • 2回复

小米的音律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6-14
第一章   音与声 > .  
一、基本概念 dF\#:[B  
---单个乐音 lI 4tW=  
---构成了音乐的“多个乐音” BtZ]~S}v  
“声成文,谓之音”---《乐记》 ;~EQS.Qp  
二、声学(律学是声学的一部分) 1^4:l!0D  
1.       音的类别和发音原理 NS~;{d \  
原理: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Aj)Q#Fd[  
分类:⑴乐音:有规则地、周期地、反复振动,有一定高度。 })H d]a  
      ⑵噪音:无规则地、周期地、反复振动,无一定高度。  @Fb1D"!  
2.       音的高度 =c'4rJ$+  
⑴以振动次数的多少来计算 3o%vV*  
⑵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Hz $2Whb!7Z(  
  振动频率越高,音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越低。 d=PX}o^  
                 人耳能感受到的音高范围 pA6KiY&  
  次声波<---------------- 16Hz~20000Hz------------->超声波 8o$rF7.-  
3.       声音的物理属性 80Dn!9j*  
⑴音高----取决于物体振动频率。  k~ ^4  
⑵音长----取决于物体振动时间。 M'PZ{6;  
⑶音强----取决于物体振幅,衡量单位:声压强度:帕,或者声压级:贝尔 ,^1zG  
⑷音色----取决于声源振动中所产生的“谐波”。 b,E?{uG  
谐波:大多数物体振动时,除了整体的运动外,还伴随着种种情形的局部振动,这些振动所产生的声波共同组成了“谐波”。 W&IG,7tr  
基音:物体整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5k_\  
分音:局部振动产生的声音(物理学上),在音乐学上称为“泛音”,或者“倍音”。 y %Q. (  
泛音列:把一个音的基音和所有的泛音从低到高依次排列起来,就成为它的泛音列。 {aUnOyX_  
谐音:各个泛音与基音的频率之比,成整数倍或接近整数倍。  Zgo~"G  
谐音列:将一个音的所有谐音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起来,就成为它的谐音列。 h 6Z:+  
注:①泛音的音量通常较小,他们和基音一起发出时被掩盖。 :<t=??4m  
    ②谐音列是一种特殊的泛音列。 qcS.=Cj?)  
    ③音色是谐波的产物:泛音越多,音色越丰满、圆润;高频率的泛音越多、能量越强,音色越明亮,低频率的泛音越多,能量越弱,音色越暗淡;频率较低的基音越强,音色越厚,频率较高的基音越强,音色越薄。 k*\Bl4g  
7C|!Wno[;  
声音按音色分类: NO o?  
⑴纯音:由单一振动频率成分构成的音。----“泛音” y|2<Vc  
⑵复合音:由一种以上频率成分构成的音。 cm(*F 0<  
4.       弦振发音的特点: [OW <<6  
⑴同样一条弦,在同样的张力下,弦的振动部分越短,则频率越大,音越高。即弦的振动长度与频率(及高度)成反比。 n^Ca?|} ,  
     1/2部分振动,频率增大一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一个八度。 Y%.o TB&  
     1/3部分振动,频率增大三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十二度(八度+纯五度)。 c Mgd  
     1/4部分振动,频率增大四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两个八度。 #wI}93E  
⑵一条弦振动式,分节振动,构成“复合音”。如图: LE\=Y;%  
.|Huz k+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6-14
ub?dfS9$_  
第二章:律学体系 mU[\//  
一、律吕 Wps^wY  
1.定义 R*6TS"aL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里把有标准、有规律、成体系的音高称作“律”。 }oD^tU IK  
律高----各个律的音高 <SE-:T]sBz  
十二律----将一个八度划分成12份,其中的每份有个标准的音高(律),12个有标准的音高合在一起称作“十二律”。 %R5- 6  
十二律之首“黄钟”----标准音高,其他各律音高根据它来推算。 gYt=_+-  
假设黄钟相当于C MgiW9@_(  
]+G .S-a  
律名
nzbVI  
黄钟
@kSfF[4H  
大吕
DlzL(p@r  
太簇
ftn10TO*  
夹钟
BiU>h.4=\(  
姑洗
r;@0 F  
仲吕
?<J~SF Tt  
蕤宾
OIFjc0  
林钟
-']Idn6  
夷则
kiF}+,z"  
南吕
EuHQp7  
无射
92j[b_P  
应钟
(%6fZ  
音名
C
#C
D
#D
E
F
#F
G
#G
A
#A
B
D{t_65c-  
注:①历代律高标准不同,对于黄钟律高来说,越浮动在#c1~a1之间。 ;-JF1p7;  
    ②十二律的绝对音高与现代常用十二平均律的绝对音高不同,其音分数存在一定差异。 :"y2u   
2.律吕分组(“十二律吕”) h7eb/xEto  
----单数之律为阳,计六个,称“六律”、“阳律”。                                     bM'F8 Fi  
----偶数之律为阴,计六个,称“六吕”、“六间”、“六同”、“阴吕”。   -medD G  
$\m:}\%p  
六律:黄钟(C)、太簇(D)、姑洗(E)、蕤宾(#F)、夷则(#G)、无射(#A) I?1 BGaAA  
六吕:大吕(#C)、夹钟(#D)、仲吕(F)、林钟(G)、南吕(A)、应钟(B) /\e_B6pF<  
3.清浊倍半与八度分组 jct=Nee|  
----高音的意思。     双重含义     高低半音差 b|V <Kp  
----低音的意思。                  高低八度 {JdXn  
wtbN @g0  
正律----振动体基本长度规定之律。 rrC\4#H[??  
倍律----正律的振动体长度加长一倍所得之律,这时可得到比正律低八度的一个律。  }se3y  
半律----正律的振动体长度减少一半所得之律,这时可得到比正律高八度的一个律。 2(uh7#Q  
按照音高排列: $mT)<N ;w  
倍律----->正律---->半律 9<&*iIrM  
#y&5pP:@  
常见的八度分组排列名称: [VX5r1-F  
(qian,四声)----->太声----->正声----->少声----->少生之反 zn/>t-Bc  
[$} \Gv  
二、律制 ;~1xhpTk  
1.五度相生律 r5Q#GY>  
两种不同的生律方法: #)L}{mHLM-  
⑴三分损益法:  `\##M=  
用黄钟管长度*2/3=林钟律管长度----三分损一 papMC"<g$  
林钟律管长度*4/3=太簇律管长度----三分益一 sw9ri}oc  
太簇律管长度*2/3=南吕 g\B ? |%  
南吕*4/3=姑洗 }x|q*E\  
姑洗*2/3=应钟 R o{xprE1  
。。。。。。。 ;Mmu}  
   次序:黄钟(1)、林钟(5)、太簇(2)、南吕(6)、姑洗(3)、应钟(7)、蕤宾(#4)、大吕(#1)、夷则(#5)、夹钟(#2)、无射(#6)、仲吕(#3-->清黄钟(#7 &CQ28WG X  
注:仲吕无法完全生出清黄钟,中间有一定的差距。 T: My3&6  
春秋《管子·地员(yun,四声)篇》记载了“三分损益法”求五正声的过程:
InL_JobE8r  
阶名
yd VDjE Y  
律数
;P' 5RCqj  
SWtqp(h]'  
1*3*3*3*3=81
*|q{(KX  
V}`ri~  
81*4/3=108
bR}fj.gP  
aQHR=.S]X  
108*2/3=72
|)d%3s\  
"kFNOyj3\  
72*4/3=96
M]%dFQ  
g'!"klS93  
96*2/3=64
O:'qwJ# ~  
,+d8   
⑵隔八相生 Ze/\IBd  
《吕氏春秋·音律篇》按一个八度内十二律名排列的顺序,以黄钟为始发律生出其他十一律,每一个新律都和前一律相隔八律(包括它们两者)。 J>M9t%f@  
ml2/}}  
⑶二者区别: 'JgCl'k,  
三分损益法:先下生四度,再上生五度 W$7H "tg  
~[F7M{LS  
                                 黄钟-->太林钟-->太簇-->太南吕-->姑洗 9 7HI9R  
                    简谱:     1  -->低音5  --> 2    -->低音6  --> 3 K/(QR_@?  
Y4N7# 5  
隔八相生法:连续上生五度 Ne;0fk O  
                                 黄钟-->林钟-->少太簇-->少南吕-->反姑洗 J3'q.Pc  
                   简谱:        1 -->  5  -->高音2  -->高音6 -->高音3(头上两个点)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啦啦咖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8
倍律----->正律---->半律对么?应该反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