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021阅读
  • 2回复

小米的音律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6-14
第一章   音与声 ifyWhS++  
一、基本概念 _}4l4  
---单个乐音 kzq3-NTV  
---构成了音乐的“多个乐音” {G _ :#cep  
“声成文,谓之音”---《乐记》 xaQO=[  
二、声学(律学是声学的一部分) oC"1{ybyl  
1.       音的类别和发音原理 `;?`XC"m  
原理: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Em5AA`>  
分类:⑴乐音:有规则地、周期地、反复振动,有一定高度。 v<+5B5"1  
      ⑵噪音:无规则地、周期地、反复振动,无一定高度。 4hRc,Vq  
2.       音的高度 8_yhV{  
⑴以振动次数的多少来计算 Aj9<4N  
⑵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Hz Tf [o'=2  
  振动频率越高,音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越低。 /_yJ;l/K  
                 人耳能感受到的音高范围 ^! ?wh  
  次声波<---------------- 16Hz~20000Hz------------->超声波 h B@M5Mc$  
3.       声音的物理属性 5Q $6~\  
⑴音高----取决于物体振动频率。 VJp; XM  
⑵音长----取决于物体振动时间。 7OF6;@<  
⑶音强----取决于物体振幅,衡量单位:声压强度:帕,或者声压级:贝尔 9|y?jb5im  
⑷音色----取决于声源振动中所产生的“谐波”。 vUtA@  
谐波:大多数物体振动时,除了整体的运动外,还伴随着种种情形的局部振动,这些振动所产生的声波共同组成了“谐波”。 (-'Jf#&X^  
基音:物体整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3zdm-5R.b  
分音:局部振动产生的声音(物理学上),在音乐学上称为“泛音”,或者“倍音”。 wGRMv1|lIu  
泛音列:把一个音的基音和所有的泛音从低到高依次排列起来,就成为它的泛音列。  R d|#-7  
谐音:各个泛音与基音的频率之比,成整数倍或接近整数倍。 5,H,OZ}  
谐音列:将一个音的所有谐音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起来,就成为它的谐音列。 l_Ee us  
注:①泛音的音量通常较小,他们和基音一起发出时被掩盖。 X8l|^ [2F  
    ②谐音列是一种特殊的泛音列。 {<f |h)r  
    ③音色是谐波的产物:泛音越多,音色越丰满、圆润;高频率的泛音越多、能量越强,音色越明亮,低频率的泛音越多,能量越弱,音色越暗淡;频率较低的基音越强,音色越厚,频率较高的基音越强,音色越薄。 ei TG  
r$7zk<01  
声音按音色分类: A.`) 0dV  
⑴纯音:由单一振动频率成分构成的音。----“泛音” [nL{n bli  
⑵复合音:由一种以上频率成分构成的音。 a!iG;:K   
4.       弦振发音的特点: x6-bAf  
⑴同样一条弦,在同样的张力下,弦的振动部分越短,则频率越大,音越高。即弦的振动长度与频率(及高度)成反比。 ,OGXH2!h  
     1/2部分振动,频率增大一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一个八度。 7RE'KH_$  
     1/3部分振动,频率增大三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十二度(八度+纯五度)。 (e,5 b  
     1/4部分振动,频率增大四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两个八度。 Q]n a_'_  
⑵一条弦振动式,分节振动,构成“复合音”。如图: FVi7gg.?  
fpESuVKr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6-14
p1mY@  
第二章:律学体系 R, J(]ew  
一、律吕 6q8b>LG|  
1.定义 PrZs@ Y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里把有标准、有规律、成体系的音高称作“律”。 N8-!}\,  
律高----各个律的音高 L FncY(b  
十二律----将一个八度划分成12份,其中的每份有个标准的音高(律),12个有标准的音高合在一起称作“十二律”。 ^kF-mM=  
十二律之首“黄钟”----标准音高,其他各律音高根据它来推算。 3WTNWz#h  
假设黄钟相当于C L{i,.aE/nO  
Wu\szI"  
律名
kv)IG$S 0  
黄钟
lY,dyNFHV  
大吕
z4UJo!{S  
太簇
f(}AdW}?  
夹钟
xGU~FU  
姑洗
B(z?IW&  
仲吕
7^3a296  
蕤宾
j)vfI>  
林钟
9pPohR*#V  
夷则
<h vVh9  
南吕
GQR|t?:t  
无射
a-9Y &#U  
应钟
EAE\'9T&g  
音名
C
#C
D
#D
E
F
#F
G
#G
A
#A
B
REaU=-m-  
注:①历代律高标准不同,对于黄钟律高来说,越浮动在#c1~a1之间。 InCJ4D  
    ②十二律的绝对音高与现代常用十二平均律的绝对音高不同,其音分数存在一定差异。 xi!CZNz  
2.律吕分组(“十二律吕”) HpQuro'Qh  
----单数之律为阳,计六个,称“六律”、“阳律”。                                     g6wL\g{29  
----偶数之律为阴,计六个,称“六吕”、“六间”、“六同”、“阴吕”。   >E:V7Fa  
XoO#{7a  
六律:黄钟(C)、太簇(D)、姑洗(E)、蕤宾(#F)、夷则(#G)、无射(#A) FVw4BUOmi  
六吕:大吕(#C)、夹钟(#D)、仲吕(F)、林钟(G)、南吕(A)、应钟(B) Px$4.b[{_Y  
3.清浊倍半与八度分组 bt2`elH|  
----高音的意思。     双重含义     高低半音差 $ M8ZF(W  
----低音的意思。                  高低八度 0~;Owu  
"F.0(<4)  
正律----振动体基本长度规定之律。 "j<l=l!  
倍律----正律的振动体长度加长一倍所得之律,这时可得到比正律低八度的一个律。 4XCy>;4u  
半律----正律的振动体长度减少一半所得之律,这时可得到比正律高八度的一个律。 );~JyoDo  
按照音高排列: WF!u2E+  
倍律----->正律---->半律 O:hCUr  
#+ <"`}]N  
常见的八度分组排列名称: jH4'jB  
(qian,四声)----->太声----->正声----->少声----->少生之反 ar#Xe;T!  
<)J83D0$E  
二、律制 42If/N?  
1.五度相生律 ;%/Kh :Vg  
两种不同的生律方法: 555*IT3b  
⑴三分损益法: c8"9Lv  
用黄钟管长度*2/3=林钟律管长度----三分损一 %`F &,!d  
林钟律管长度*4/3=太簇律管长度----三分益一 jIOrB}  
太簇律管长度*2/3=南吕 lCznH?[  
南吕*4/3=姑洗 #*"5F*  
姑洗*2/3=应钟 Y#A0ud,  
。。。。。。。 Oosr`e@S  
   次序:黄钟(1)、林钟(5)、太簇(2)、南吕(6)、姑洗(3)、应钟(7)、蕤宾(#4)、大吕(#1)、夷则(#5)、夹钟(#2)、无射(#6)、仲吕(#3-->清黄钟(#7 L]_1z  
注:仲吕无法完全生出清黄钟,中间有一定的差距。 ._$tNGI4  
春秋《管子·地员(yun,四声)篇》记载了“三分损益法”求五正声的过程:
!}[,ODJ4 d  
阶名
C'a%piX  
律数
vp#AD9h1  
5VXI/Lw#  
1*3*3*3*3=81
RdtF5#\z  
<Y9 L3O`[  
81*4/3=108
:hA=(iz  
B,f4<  
108*2/3=72
Z WVN(U  
<NVSF6`  
72*4/3=96
6n  
7H~J?_  
96*2/3=64
4)zHkN+  
I<["ko,t@?  
⑵隔八相生 h\@\*Xz<v  
《吕氏春秋·音律篇》按一个八度内十二律名排列的顺序,以黄钟为始发律生出其他十一律,每一个新律都和前一律相隔八律(包括它们两者)。 ( \ \BsK  
eOdB<He36  
⑶二者区别: i- v PJg1  
三分损益法:先下生四度,再上生五度 %( tu<  
{okx*]PIc  
                                 黄钟-->太林钟-->太簇-->太南吕-->姑洗 wk'12r6=(-  
                    简谱:     1  -->低音5  --> 2    -->低音6  --> 3 K< ;I*cAX  
UUuB Rtau  
隔八相生法:连续上生五度 @S%ogZz*m  
                                 黄钟-->林钟-->少太簇-->少南吕-->反姑洗 +wwb+aG6{  
                   简谱:        1 -->  5  -->高音2  -->高音6 -->高音3(头上两个点)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啦啦咖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8
倍律----->正律---->半律对么?应该反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