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度
k+ty>bP= 金蔚 著
= < oBgD0k 侯序 xM&Wgei]10 bKN@j'M 夫琴之道大矣哉。冠眾樂之長,統大雅之尊。志靜氣正,蒼古空靈。鼓天地之和而和天下,此琴道綿延數千年而不絕之至理也。操琴見性。其境界之高,段非斤斤樂 工所能窺其堂奧者。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難求。大雅久不作矣。今日琴道之衰,殊非一時一世之力。近世以降,西風東漸,或以西樂為尚,或圖西樂之理變中樂 之法。時人更以雜響悅耳為貴,心氣輕浮。而於彈琴之道,則見輕矣。
mh{1*T$fP ^8AXxE 暨陽金蔚,字魯伯,氣宇宏深,方正清素,有士氣。潛心金石書畫,亦精琴藝。攜琴往來南北,遊遨山水之間,撫桐引操,意態兀岸,令聞者神移。今年遍訪琴家, 博師眾長,瀟灑俊逸,蒼勁入古,卓然自成格局。因有感於今日琴學之頹廢,將其歷年鼓琴深見心得披錄成書,著琴度三卷,發常人之所未見,撥流行之謬論。援據 明確,體制高曠,得琴道之雅韻也。
@dPTk"P ?}U(3 余識魯伯有年,素佩其才智。甲申春相晤西江,出此書示餘,愛不能釋。弘揚琴學用功如金蔚者,真琴人也。思今日樂壇,猶能見此中流砥柱,聆此雅正母音,寧非 快事?故附之剞劂,庶幾籍廣流傳,進而欲以華夏正聲,播之寰宇,以期一掃俗世之弊,力挽琴道於不振。請作[]序,遂敢以無文之辭欣然為之。
$NZ-{dY{ |='z{WS
甲申春 侯輝 於湖西九裏松 U5.LDv; TO?R({yx* 序 tE`u(B,
今國運通則琴運始通,吾國文明光大,雖祖宗之力存焉,而不乏今人之功。目下好琴者日增,其所謂傳琴者亦日增。我混跡其中,好為人師,雖非時百之為琴來,亦 是積習未除,不慚於人者。大治而後,琴如枯木逢春 。雖然,亦待修整而成氣象。故著琴度三卷,願為知音者言。吾自少從鄉賢趙宇明先生研習金石書畫,術進而愈知吾國文明之博燦,吾國家之偉大。藝之教化可知 矣。今國人以西來之藝為尚,其失也大。琴冠眾藝,有道存焉。故欲著此以明世人,自不畏其謗也,或曰:無法可說。或曰:道可道非常道。而此二語亦因說道而 傳。故文不盡意,亦不可廢。今言於琴學,或度,或渡,識者味之。若助其與先人同聲相應,與後人同續一脈,但稱快事也。
M 4?ig}kh `6]%P(#a 癸未正月 金魯伯蔚 ikvWh<=>H
&-B^~M*??
琴度目錄 2-Ej4I~ 卷一 起源 名辨 功用 一聲論 三韻說 尚意 尚中 儒道釋 辨器 辨弦 辨譜 獨奏 弦歌 合器 知音
]X ?7ZI^ 卷二 授受 天資 學養 個性 品操 長幼 性別 宗派 他意 揚合 調弦 形容 手勢 音準 節奏 速度 力度 章法
esMX-.8Cx 卷三 陰陽 虛實 賓主 吟猱 指法辯 制琴 打譜 創新 審美 雅俗 論品 忘物
Bx4w)9+3 EH!
q=&d 琴度卷之一 +N:o-9
.Lsavpo
起源 9E>|=d|(d 伏羲造琴,蓋言其上也。先民扣弓得聲,乃張粗細鬆緊之弦於一處,則器成焉。器成不可謂琴成,歷代聖賢推崇完善之,方成今日之琴 。獨高於眾器之上,有別與箏琶之類。其文人之器也,傳承有序之器也,代表中國精神之器也 。
`yH<E+ L'0B$6 名辨 ~U@;gLoD 古琴原指老琴,五四以來稱為古琴,實無其理。樂器古者甚多,偏以我稱古歟?其古字貌似美其久遠,實有不合時宜之意。或謂琴乃諸器統名,為不亂而稱古琴。如 是,當稱國琴為宜。今人操弄所謂國樂者,舍中之長,取西之短,固不如西樂之傳承有序者。人何不輕哉?若以吾琴相較,雖不言過之,自可比肩。近人多不知此, 故有待中華赤子正之也。
P<a)25be/ yU-e3O7L 功用 t_$2CRG# 藝之功用必欲有益於人。今人好以醜怪驚人,其不知其藝之所設,因人生多苦而喜樂之,人生多缺而完美之,人生多卑而崇高之。若人見之聽之,或生厭惡,或多恐 懼,何益之有?離騷之美,不在其苦也。吾琴亦然,如能自娛娛人,然後再言教化。琴乃歷代賢人著力所成,如朝夕參究,古人風標時沁於心,日久風規自遠。人與 其處,似入蘭芝之室,從而被其所化。故所謂助教化著,豈但琴音乎?
"q.\>MCv [VsKa\9u 一聲論 h _+dT 萬事無不始於一,故學琴之人首求一聲之玄微,然後可言多寡。切不可以繁聲快手為能事。知音者聽一音便知高下,何必廣陵離騷?白玉無暇,雖少可寶。頑石滿 山,多亦無用。人不知其理,以操大麯為貴,皆耳聰實聾者也。能操大麯,可知其學之力,而不可知其學之得。一聲尚不得其味,如何知二聲之應和?其千百聲者亦 虛設而無用。故須細細審度,一聲之中,雅俗,清濁,高下,沉浮,無所不備。豈揮手成聲按弦得音而已? 今人好論音色,音準,節奏,速度,此故彈琴之首要,然蒙童得之者眾。而能得琴中之真味著,代不數人。藝之傳承立於技而妙於道,故重一聲,更欲其於音外意中 求之。學者悉心探究,雖不可輕得,日久必有化龍之時。
r'HtZo$^R .@@?Pj?) 三韻說 \(^nSy&N 一分箏聲,二分琵琶音,琴韻全無。此語調笑中有至理存焉。琴若無韻,遠不如箏琶取音便捷悅耳。然今欲與箏琶一比高下者亦不為少,何也?不知我琴之長,心中 虛空之故。其不知人之為人,力不如牛,速不如馬,惟憑智慧而為萬物之尊。重韻為琴首要,可分為曲韻,音韻,器韻三者。今人言韻多襲明清之說,明清人重韻多 在音韻,唐宋人重韻多在曲韻。且明與清異,明人重其神,清人則多落於實處。大凡曲韻從應和來,音韻從吟猱出,而器韻乃自然之物,亦欲揚而不可抑。若彈琴倉 皇下指,則三韻皆損,學者明辨其理,取捨自得。
HV{wI1 [8=vv7wS 尚意 h1B16) 山何其巍巍,水何其洋洋,琴以聲追造化,遠矣!惟有聲外之意,或可過之也。故意之所重,甚於其他。琴也者,立于聲妙於意,以滾拂狀流水易,至於高山一曲, 多不可端的。重聲而輕意,則以有崖追無涯。故以為聲不響則勢不大者有之,音不繁則意不足者有之,樂不枉者無趣,哀不哭者無情。其不知欲以聲大求勢,音繁為 足,如何聽雷觀瀑?至於樂而枉悲則哭,人世唯恐太多。琴不尚意,無其用哉!
a@UZb K+3IWZ&+dG 尚中 Pu*6"}#~ 中者不偏。曲多古傳,皆合中也,惟論曲情之出。古曰:琴者禁也。今人好言情感,以為琴者情也,此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有情入琴故難,發之中節尤難。人若罵 街,縱有情理,因其失中,人所共鄙。今操箏琶者頭擺身搖,喜則婚,悲則喪,以為有情,其亦失中。我國向尚端莊含蓄,五四以來西風東漸,加文革一劫。貌似意 氣風發,而中華神韻幾失。惟我古琴,源遠流長,根深蒂固,猶玉樹臨風不倒。故身為琴人,當力較時弊為任,更不可效仿低下。此關人之素養,亦關琴之素養,更 關國之素養。
9vGu0Um \Ani}qQ%| 儒道釋 U$WxHYo 中國哲學,無過此三家者。雖身在山林一字不識,亦受其染。何況琴乎?儒家之中正,道家之玄妙,釋家之圓融,無處不在。曲多道家所作,律多儒家所正,此顯而 明者。釋家琴僧相傳,然少見其曲律,蓋不著表像而重其意也。若能持儒家之音,使道家之韻,行釋家之意,可稱善矣。然於琴言,其終屬藝,故先求手段,然後再 言道理。好言道而輕技,終是妄談。音存道或可存,道存未必有音也。當切記之。
G?;e-OhV =06gj)8 辨器 |6K+E6H 琴有九德,前人論之以祥,此辨琴之至則也。而今人不究其味,惟以響亮為善。其不知一物之設,必有其優,舍己之長而追彼,不如以他物替之。鋼琴一滑音而不可 得,短處多矣。其何不改之?近人好言革新,蓋自信不足也。老琴多佳,故為人所寶得存於今。以為老不如新者,或為審美失偏,或為易弦失修所惑。大概老琴其優 多在質,新琴其優多在表,不可不辯。新琴中亦有佳者,若古材良工,其音近老有奇響者,但可寶之。
xgKdMW'%g: bj>v|#r^ 辨弦 y+c|vdW% 琴弦之變,功過不一。究其改易之因,審美有變也。絲弦音柔意剛,松蒼靜潤,亦優在質,鋼弦音剛意柔,光潔響亮,亦優在表。今改
斫琴法與彈琴法,力較剛弦所 失,無法之法也。絲弦之琴當備而勿去,否則易失舊時家數。今人重文輕質多彈鋼弦,致練絲之技遠古甚矣。待有志於造冰弦者,則鋼弦可撤也。
4hTMbS_; :?g:~+hfO 辨譜 )W;o<:x3 譜非曲也,勉強紀錄而已。愈能記曲之精微處愈善。今之減字為先賢經驗所得,可記曲之實處,更可記其虛處,優於他譜以傳。今有音像之技,譜之用足以。西譜教 減字其優在表,節奏音高一望即得。不知我琴節奏之自由,人人時時不同,強以記之,亦是某人一時之彈法。他日其本人亦改易之,徒勞後學步趨。我琴散板之多自 不必言,西譜節奏強弱多同步,此又琴之所輕。比如二上二下,自然一音弱於一音。又所謂音高者,其如撞,可撞上一音亦可撞上二音,更有疾速上下,手未到而勢 到,音不到而意到者。此關琴之至理玄妙所在,若以西譜記之,必有失也。其長非我所重,我重非其所長。西譜至多旁注減字,不可以其為依。或為不利合奏,此本 非我主事,因噎廢食,取捨可定。其所譯之譜與擅西樂者用,神奇化為腐朽,其味頓失。然琴中人但有著力者,何故?國運,時運,琴運,人運,一言難盡也。
HiR[(5vnf %R}.#,Suo 獨奏 %B5wH_p 藝之道,由形意並簡至並繁,然後至形簡意繁。國藝至此久也,而西方百年來始重此為。人聽樂必欲其滿且足,西樂非和絃交響則單調甚矣。我琴幾須單音出之,在 虛實間用功,無意不可表,此藝之極則也。今有彈琴者恐人言其無味,即描虛成實,所謂旋律,真成單調矣。於是加速者有之,加花者有之,和絃交響者有之,真可 籍嵇中散所言:麗則麗矣,然未盡其理也。
ECrex>zr% rPLm5ni 弦歌 j)/nKh4O 古人非弦不歌,非歌不弦。其道久矣。琴之初必摹人聲,琴之後必逾人聲。故弦歌雖非擅琴必需,誠良階也。吟唱之法,西來美聲斷不可用,否則造作生厭。而今民 族唱法,亦貌中實西者也。至於通俗,雖自然之聲,總失于直白。而昆曲最為古雅,其清工調底之法,幾可近之。不但魚腹其音,所謂折字者亦備矣。至於鄉談,此 亦可取。先人以古音制詞,用今日國語吟唱,入聲蕩然,韻有不合。而方言多古,其失也少,人雖不解,亦當存之。如大篆小草,於藝而言,美是其主,識是其次。
IpcNuZo9& H?&Mbw
d 合器 Y6zbo 琴之合奏,古言琴瑟,今多琴蕭。合瑟之琴非今時之琴,為眾器之一。而今日我琴,其人文內涵獨高於眾,如哲人與常人,同亦不同也。合器為其餘事,而蕭可稱良 友。一橫一豎,一絲一竹,一鼓一吹,一清一濁,如君子和而不同。蓋琴瑟妙在同而合,琴蕭妙在不同而合。合器之事,今學民樂者幾失本源。箏仿鋼琴,阮效吉 他,摹交響數十二胡齊奏,如澗底暗流,加上銅鑼喧聲,終是不諧。摹西為榮,反遭其辱。其不知我國鐘鼓大樂,琴瑟處堂上,管鼓處堂下,在虛實應和中著力。何 其堂正,何其雄壯,何其玄妙,何其流美也!願天降才俊,力矯時弊,重振國樂,我且拭目以待。
PE3vQH=t~ GycSwQ
, 知音 ]dGw2y 琴人自古好歎知音難求,而天下傳承最久者為琴。何也?琴為智者之器,智者雖少,然文明因其而傳。若琴為當今有慧之士所重,則可曰知音多矣。今人不知此理, 發心普及,降格求解,以為改革。不知普及之意,其欲普通及上品,非上品及普通也。而改革之用,在於改下品為高格,革駑鈍為智慧。屈高就低,當慎行也。
@oV9) ,0~n3G hp 5|@ ~&7MkkftM C(#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