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745阅读
  • 2回复

小米的音律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6-14
第一章   音与声 BING{ew  
一、基本概念 IMONgFBS  
---单个乐音 '@P^0+B!(.  
---构成了音乐的“多个乐音” lU8Hd|@-  
“声成文,谓之音”---《乐记》 #C@FYO f*  
二、声学(律学是声学的一部分) }\k"n{!"  
1.       音的类别和发音原理 lsNd_7k  
原理: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Trn0  
分类:⑴乐音:有规则地、周期地、反复振动,有一定高度。  #:%/(j  
      ⑵噪音:无规则地、周期地、反复振动,无一定高度。 ,~W|]/b<q  
2.       音的高度 8DaL,bi*.  
⑴以振动次数的多少来计算  %D "I  
⑵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Hz \Y}8S/]  
  振动频率越高,音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越低。 Dv`c<+q(#  
                 人耳能感受到的音高范围 8, >P  
  次声波<---------------- 16Hz~20000Hz------------->超声波 x ]ot 2  
3.       声音的物理属性 0#^v{DC  
⑴音高----取决于物体振动频率。 ;i:d+!3XwC  
⑵音长----取决于物体振动时间。 E8&TO~"a]e  
⑶音强----取决于物体振幅,衡量单位:声压强度:帕,或者声压级:贝尔 Aq7osU1B  
⑷音色----取决于声源振动中所产生的“谐波”。 }*"p?L^p{  
谐波:大多数物体振动时,除了整体的运动外,还伴随着种种情形的局部振动,这些振动所产生的声波共同组成了“谐波”。 ufT`"i  
基音:物体整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0_t!T'jr7  
分音:局部振动产生的声音(物理学上),在音乐学上称为“泛音”,或者“倍音”。 r" ,GC]  
泛音列:把一个音的基音和所有的泛音从低到高依次排列起来,就成为它的泛音列。 uY'HT|@:{  
谐音:各个泛音与基音的频率之比,成整数倍或接近整数倍。 S ByW[JE  
谐音列:将一个音的所有谐音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起来,就成为它的谐音列。 NQ2E  
注:①泛音的音量通常较小,他们和基音一起发出时被掩盖。 y"wShAR  
    ②谐音列是一种特殊的泛音列。 H} g{Cr"Ex  
    ③音色是谐波的产物:泛音越多,音色越丰满、圆润;高频率的泛音越多、能量越强,音色越明亮,低频率的泛音越多,能量越弱,音色越暗淡;频率较低的基音越强,音色越厚,频率较高的基音越强,音色越薄。 $L]lHji  
-A!%*9Z  
声音按音色分类: ;sFF+^~L  
⑴纯音:由单一振动频率成分构成的音。----“泛音” u\JNr}bL  
⑵复合音:由一种以上频率成分构成的音。 P7/X|M z  
4.       弦振发音的特点: 8}| (0mC  
⑴同样一条弦,在同样的张力下,弦的振动部分越短,则频率越大,音越高。即弦的振动长度与频率(及高度)成反比。 ,s;Uf F  
     1/2部分振动,频率增大一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一个八度。 M\Kx'N  
     1/3部分振动,频率增大三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十二度(八度+纯五度)。 E-g_".agO  
     1/4部分振动,频率增大四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两个八度。 v/=}B(TDF  
⑵一条弦振动式,分节振动,构成“复合音”。如图: Thit  
u> 7=AlWF-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6-14
t=W}SH  
第二章:律学体系 57']#j#"hj  
一、律吕 K^<BW(s  
1.定义 |imM# wF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里把有标准、有规律、成体系的音高称作“律”。 UhQj Qaa~  
律高----各个律的音高 }*pi<s  
十二律----将一个八度划分成12份,其中的每份有个标准的音高(律),12个有标准的音高合在一起称作“十二律”。 ,M ^<CJ  
十二律之首“黄钟”----标准音高,其他各律音高根据它来推算。 fSvM(3Y<Qh  
假设黄钟相当于C PP33i@G  
:(*V?WI  
律名
R|87%&6']  
黄钟
)cMh0SGcM1  
大吕
a'yK~;+_9  
太簇
=R$u[~Xl2X  
夹钟
|[ai JR[Q  
姑洗
)W _v:?A9  
仲吕
VY=jc~c]v  
蕤宾
"n5N[1b k  
林钟
5f K_Aq{  
夷则
ud@%5d  
南吕
kzUIZ/+ZL,  
无射
0rs"o-s<  
应钟
mLLDE;7|}  
音名
C
#C
D
#D
E
F
#F
G
#G
A
#A
B
]:k/Y$O2  
注:①历代律高标准不同,对于黄钟律高来说,越浮动在#c1~a1之间。 y(yHt= r  
    ②十二律的绝对音高与现代常用十二平均律的绝对音高不同,其音分数存在一定差异。 eF-."1  
2.律吕分组(“十二律吕”) eiaFaYe\  
----单数之律为阳,计六个,称“六律”、“阳律”。                                     B !L{  
----偶数之律为阴,计六个,称“六吕”、“六间”、“六同”、“阴吕”。   9w"4K.  
" C Qa.%  
六律:黄钟(C)、太簇(D)、姑洗(E)、蕤宾(#F)、夷则(#G)、无射(#A) c2 C8g1n  
六吕:大吕(#C)、夹钟(#D)、仲吕(F)、林钟(G)、南吕(A)、应钟(B) x@;m8z0  
3.清浊倍半与八度分组 ~YWQ2]  
----高音的意思。     双重含义     高低半音差 uGK.\PB$  
----低音的意思。                  高低八度 w;:*P  
6H WE~`ok6  
正律----振动体基本长度规定之律。 j[J-f@F \Y  
倍律----正律的振动体长度加长一倍所得之律,这时可得到比正律低八度的一个律。 h_,i&d@(  
半律----正律的振动体长度减少一半所得之律,这时可得到比正律高八度的一个律。 #r~# I}U  
按照音高排列: 0gP}zM73  
倍律----->正律---->半律 r1{@Ucw2  
bI9~jWgGp  
常见的八度分组排列名称: u.m[u)HQ  
(qian,四声)----->太声----->正声----->少声----->少生之反 ag;pN*z  
+.b,AqJ/  
二、律制 jZkcBIK2  
1.五度相生律 9`X\6s  
两种不同的生律方法: yEoF4bt  
⑴三分损益法: #rQ2gx4  
用黄钟管长度*2/3=林钟律管长度----三分损一 LxSpctiNx  
林钟律管长度*4/3=太簇律管长度----三分益一 2*l/3VW  
太簇律管长度*2/3=南吕 9ZsVy  
南吕*4/3=姑洗 T<Z &kYU:R  
姑洗*2/3=应钟 Nkth>7*  
。。。。。。。 paE[rS\  
   次序:黄钟(1)、林钟(5)、太簇(2)、南吕(6)、姑洗(3)、应钟(7)、蕤宾(#4)、大吕(#1)、夷则(#5)、夹钟(#2)、无射(#6)、仲吕(#3-->清黄钟(#7 3J|F?M"N7  
注:仲吕无法完全生出清黄钟,中间有一定的差距。 :zke %Yx  
春秋《管子·地员(yun,四声)篇》记载了“三分损益法”求五正声的过程:
`MN4uC  
阶名
qv KG-|j  
律数
V1 `o%;j  
CXx*_@}MU  
1*3*3*3*3=81
WUXx;9>  
|a`Sc %  
81*4/3=108
(Y?gn)*t  
!6O(-S2A  
108*2/3=72
}I6veagK  
#:U%mHT(_  
72*4/3=96
t: ;Pj9  
k&vz 7Q`T  
96*2/3=64
NgGp  
cj|80$cSA  
⑵隔八相生 Gd xnpE  
《吕氏春秋·音律篇》按一个八度内十二律名排列的顺序,以黄钟为始发律生出其他十一律,每一个新律都和前一律相隔八律(包括它们两者)。 DGn;m\B  
E`usknf>l  
⑶二者区别: $$;M^WV^?.  
三分损益法:先下生四度,再上生五度 XZ]uUP  
m6\E$;`  
                                 黄钟-->太林钟-->太簇-->太南吕-->姑洗 =M [bnq*\  
                    简谱:     1  -->低音5  --> 2    -->低音6  --> 3 rCbDu&k]  
i0kak`x0  
隔八相生法:连续上生五度 n&qg;TT  
                                 黄钟-->林钟-->少太簇-->少南吕-->反姑洗 .*S#aq4S  
                   简谱:        1 -->  5  -->高音2  -->高音6 -->高音3(头上两个点)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啦啦咖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8
倍律----->正律---->半律对么?应该反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