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053阅读
  • 2回复

小米的音律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6-14
第一章   音与声 A;4O,p@   
一、基本概念 8u401ddg  
---单个乐音 BpGK`0H  
---构成了音乐的“多个乐音” d`_X$P4y  
“声成文,谓之音”---《乐记》 }h6 N.vz  
二、声学(律学是声学的一部分) #hOAG_a,  
1.       音的类别和发音原理 !/6`< eQ `  
原理: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jNIZ!/K  
分类:⑴乐音:有规则地、周期地、反复振动,有一定高度。 W+'|zhn  
      ⑵噪音:无规则地、周期地、反复振动,无一定高度。 !H5r+%Oo|  
2.       音的高度 \*5_gPj!d  
⑴以振动次数的多少来计算 m 8Q[+_:$H  
⑵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Hz nEZo F  
  振动频率越高,音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越低。 FTihxC?.L  
                 人耳能感受到的音高范围 L b'HM-d  
  次声波<---------------- 16Hz~20000Hz------------->超声波 Vko1{$}t  
3.       声音的物理属性 rdFeDZo&Z)  
⑴音高----取决于物体振动频率。 <R6$ kom`  
⑵音长----取决于物体振动时间。 M] +FTz  
⑶音强----取决于物体振幅,衡量单位:声压强度:帕,或者声压级:贝尔 Rr#vv  
⑷音色----取决于声源振动中所产生的“谐波”。 B^z3u=ll  
谐波:大多数物体振动时,除了整体的运动外,还伴随着种种情形的局部振动,这些振动所产生的声波共同组成了“谐波”。 ,DHiM-v  
基音:物体整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er0hf2N]  
分音:局部振动产生的声音(物理学上),在音乐学上称为“泛音”,或者“倍音”。 <Q4yN!6  
泛音列:把一个音的基音和所有的泛音从低到高依次排列起来,就成为它的泛音列。 k_2W*2'S  
谐音:各个泛音与基音的频率之比,成整数倍或接近整数倍。 bOi`JJ^   
谐音列:将一个音的所有谐音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起来,就成为它的谐音列。 "uz}`G~O  
注:①泛音的音量通常较小,他们和基音一起发出时被掩盖。 hY?x14m$3  
    ②谐音列是一种特殊的泛音列。 g]=w_  
    ③音色是谐波的产物:泛音越多,音色越丰满、圆润;高频率的泛音越多、能量越强,音色越明亮,低频率的泛音越多,能量越弱,音色越暗淡;频率较低的基音越强,音色越厚,频率较高的基音越强,音色越薄。 vq df-i  
\eD{bD  
声音按音色分类: \s.c.c*eh;  
⑴纯音:由单一振动频率成分构成的音。----“泛音” Puu O2TZ  
⑵复合音:由一种以上频率成分构成的音。 Uv(THxVh  
4.       弦振发音的特点: U-P\F-  
⑴同样一条弦,在同样的张力下,弦的振动部分越短,则频率越大,音越高。即弦的振动长度与频率(及高度)成反比。 y8$TU;  
     1/2部分振动,频率增大一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一个八度。 H'L ~8>  
     1/3部分振动,频率增大三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十二度(八度+纯五度)。 *uLlf'qU]  
     1/4部分振动,频率增大四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两个八度。 5df~] -=0Y  
⑵一条弦振动式,分节振动,构成“复合音”。如图: `[.':"~2N  
}#[MV+D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6-14
z= pb<Y@X  
第二章:律学体系 ar.w'z  
一、律吕 _5I" %E;S  
1.定义 OczVObbS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里把有标准、有规律、成体系的音高称作“律”。 @`<vd@  
律高----各个律的音高 C<CE!|sfr  
十二律----将一个八度划分成12份,其中的每份有个标准的音高(律),12个有标准的音高合在一起称作“十二律”。 4e d+'-"m  
十二律之首“黄钟”----标准音高,其他各律音高根据它来推算。 ag*RQ  
假设黄钟相当于C  WDr'w'  
o/E A%q1  
律名
j[ !'l,I  
黄钟
Km2ppGLNn  
大吕
Yr@)W~  
太簇
*bu/Ko]  
夹钟
t.m65  
姑洗
unqX<6hu  
仲吕
DXj_\ R(}  
蕤宾
K9co_n_L  
林钟
k~WX6rEJ  
夷则
KQ<pQkhv  
南吕
1<_i7.{k  
无射
^|DI9G(Bs  
应钟
noiUi>G;:  
音名
C
#C
D
#D
E
F
#F
G
#G
A
#A
B
^\kv> WBE  
注:①历代律高标准不同,对于黄钟律高来说,越浮动在#c1~a1之间。 ;\=W=wL(  
    ②十二律的绝对音高与现代常用十二平均律的绝对音高不同,其音分数存在一定差异。 nA%H`/O{  
2.律吕分组(“十二律吕”) 7Wg0-{yK4  
----单数之律为阳,计六个,称“六律”、“阳律”。                                     lgTavs  
----偶数之律为阴,计六个,称“六吕”、“六间”、“六同”、“阴吕”。   M$L1!o1Xf  
$a(EF 6  
六律:黄钟(C)、太簇(D)、姑洗(E)、蕤宾(#F)、夷则(#G)、无射(#A) *V(TNLIh;  
六吕:大吕(#C)、夹钟(#D)、仲吕(F)、林钟(G)、南吕(A)、应钟(B) -R 4 t  
3.清浊倍半与八度分组 #z{9:o7[-  
----高音的意思。     双重含义     高低半音差 BBy"qkTe  
----低音的意思。                  高低八度 1_ uq46  
X$w ,zb\  
正律----振动体基本长度规定之律。 D\8~3S'd  
倍律----正律的振动体长度加长一倍所得之律,这时可得到比正律低八度的一个律。 is`Eqcj`dr  
半律----正律的振动体长度减少一半所得之律,这时可得到比正律高八度的一个律。 |,F/_    
按照音高排列: CW>f;  
倍律----->正律---->半律 BgLK}p^  
HABMFv  
常见的八度分组排列名称: w~>V2u_-  
(qian,四声)----->太声----->正声----->少声----->少生之反 _|.q?;C]$  
 gc@,lNmi  
二、律制 \?)@ #Qs  
1.五度相生律 Wbc*x  
两种不同的生律方法: q: . URl  
⑴三分损益法: F,^Q'$ !  
用黄钟管长度*2/3=林钟律管长度----三分损一 _A%} >:q  
林钟律管长度*4/3=太簇律管长度----三分益一 IpQ51  
太簇律管长度*2/3=南吕 WZaOw w  
南吕*4/3=姑洗 IbAGnl{  
姑洗*2/3=应钟 '7}s25[{\  
。。。。。。。 [i24$UT  
   次序:黄钟(1)、林钟(5)、太簇(2)、南吕(6)、姑洗(3)、应钟(7)、蕤宾(#4)、大吕(#1)、夷则(#5)、夹钟(#2)、无射(#6)、仲吕(#3-->清黄钟(#7 SEQ bw](ss  
注:仲吕无法完全生出清黄钟,中间有一定的差距。 qy6zHw  
春秋《管子·地员(yun,四声)篇》记载了“三分损益法”求五正声的过程:
(NUwkAO M}  
阶名
CN0&uyu#4  
律数
I3o6ym-i  
yjZxD[ Z  
1*3*3*3*3=81
'S<ebwRd=  
|S#)[83*3  
81*4/3=108
)|f!}( p  
X"<t3l(+  
108*2/3=72
?1 $.^  
M H }4F  
72*4/3=96
V}ZF\SG(K  
ZK4/o  
96*2/3=64
0hK)/!Y  
rgheq<B:  
⑵隔八相生 A][\L[8X  
《吕氏春秋·音律篇》按一个八度内十二律名排列的顺序,以黄钟为始发律生出其他十一律,每一个新律都和前一律相隔八律(包括它们两者)。 FCU~*c8Cs  
uNV (r"  
⑶二者区别: {zhN>n_  
三分损益法:先下生四度,再上生五度 31-%IkX+k  
<\@JbL*  
                                 黄钟-->太林钟-->太簇-->太南吕-->姑洗 iF2/:iP  
                    简谱:     1  -->低音5  --> 2    -->低音6  --> 3 hH8:7i  
j E_a ++  
隔八相生法:连续上生五度 >_h*N H  
                                 黄钟-->林钟-->少太簇-->少南吕-->反姑洗 t5 n$sF  
                   简谱:        1 -->  5  -->高音2  -->高音6 -->高音3(头上两个点)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啦啦咖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8
倍律----->正律---->半律对么?应该反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