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693阅读
  • 2回复

小米的音律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6-14
第一章   音与声 eT+MN`  
一、基本概念 -X4`,0y%{O  
---单个乐音 U gB  
---构成了音乐的“多个乐音” s=huOjKL]  
“声成文,谓之音”---《乐记》 sI`i  
二、声学(律学是声学的一部分) y|KDh'Y  
1.       音的类别和发音原理 su=.4JcK  
原理: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nWZrB s _  
分类:⑴乐音:有规则地、周期地、反复振动,有一定高度。 E"Xi  
      ⑵噪音:无规则地、周期地、反复振动,无一定高度。 U2ANu|  
2.       音的高度 ?NI)3-l  
⑴以振动次数的多少来计算 PyHE >C%  
⑵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Hz 4PUM.%  
  振动频率越高,音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越低。 wH#k~`M  
                 人耳能感受到的音高范围 i=2+1 ;K  
  次声波<---------------- 16Hz~20000Hz------------->超声波 -T{~m6  
3.       声音的物理属性 &TbnZnv  
⑴音高----取决于物体振动频率。 {uj9fE,)  
⑵音长----取决于物体振动时间。 #G#gB   
⑶音强----取决于物体振幅,衡量单位:声压强度:帕,或者声压级:贝尔 V!KtF  
⑷音色----取决于声源振动中所产生的“谐波”。 bi^LpyEn  
谐波:大多数物体振动时,除了整体的运动外,还伴随着种种情形的局部振动,这些振动所产生的声波共同组成了“谐波”。 W,agP G\+  
基音:物体整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c2"eq2'BS  
分音:局部振动产生的声音(物理学上),在音乐学上称为“泛音”,或者“倍音”。 wCvD4C.WH  
泛音列:把一个音的基音和所有的泛音从低到高依次排列起来,就成为它的泛音列。 XB;;OP12  
谐音:各个泛音与基音的频率之比,成整数倍或接近整数倍。 rI]:| k  
谐音列:将一个音的所有谐音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起来,就成为它的谐音列。 `p^M\!h*O  
注:①泛音的音量通常较小,他们和基音一起发出时被掩盖。 ]Ly)%a32  
    ②谐音列是一种特殊的泛音列。 7*XG]=z/  
    ③音色是谐波的产物:泛音越多,音色越丰满、圆润;高频率的泛音越多、能量越强,音色越明亮,低频率的泛音越多,能量越弱,音色越暗淡;频率较低的基音越强,音色越厚,频率较高的基音越强,音色越薄。 4 qW)R{%  
wq]nz!  
声音按音色分类: oS_p/$F,  
⑴纯音:由单一振动频率成分构成的音。----“泛音” Iz{AA-  
⑵复合音:由一种以上频率成分构成的音。 {/7'uD\ H  
4.       弦振发音的特点: .yWdlq##  
⑴同样一条弦,在同样的张力下,弦的振动部分越短,则频率越大,音越高。即弦的振动长度与频率(及高度)成反比。 Y,m H ]  
     1/2部分振动,频率增大一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一个八度。 y+ :<  
     1/3部分振动,频率增大三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十二度(八度+纯五度)。 >5 5/@+^  
     1/4部分振动,频率增大四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两个八度。 +[2lS54"W4  
⑵一条弦振动式,分节振动,构成“复合音”。如图: m Xw1%w[*  
<{-DYRiN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6-14
ppYz~ {"r  
第二章:律学体系 l%IOdco#  
一、律吕 N$+"zJmw&  
1.定义 bM'AD[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里把有标准、有规律、成体系的音高称作“律”。 6 qq7:  
律高----各个律的音高 'K!kJ9oqe  
十二律----将一个八度划分成12份,其中的每份有个标准的音高(律),12个有标准的音高合在一起称作“十二律”。 68SM br  
十二律之首“黄钟”----标准音高,其他各律音高根据它来推算。 ,yF)7fN  
假设黄钟相当于C jL8zH  
G1l(  
律名
C+mU_g>  
黄钟
g,;MV7yE  
大吕
)<|TEp4r-  
太簇
o?3R HP47  
夹钟
ev3x*}d0  
姑洗
(!b: gG  
仲吕
#.@=xhK/  
蕤宾
s6$3[9Vh&9  
林钟
qq` RfZjL  
夷则
}B5I#Af7  
南吕
y{N9.H2  
无射
p#kC#{<nE  
应钟
7~16letQ  
音名
C
#C
D
#D
E
F
#F
G
#G
A
#A
B
i~;8'>:|,M  
注:①历代律高标准不同,对于黄钟律高来说,越浮动在#c1~a1之间。 YJy*OS_&  
    ②十二律的绝对音高与现代常用十二平均律的绝对音高不同,其音分数存在一定差异。 d.Z]R&X08  
2.律吕分组(“十二律吕”) 9NT;^K^ I  
----单数之律为阳,计六个,称“六律”、“阳律”。                                     { nV zN(  
----偶数之律为阴,计六个,称“六吕”、“六间”、“六同”、“阴吕”。   cm]]9z_<  
Q^k# ?j#  
六律:黄钟(C)、太簇(D)、姑洗(E)、蕤宾(#F)、夷则(#G)、无射(#A) sHF vzE%  
六吕:大吕(#C)、夹钟(#D)、仲吕(F)、林钟(G)、南吕(A)、应钟(B) (pmo[2kg  
3.清浊倍半与八度分组 7I|%GA_  
----高音的意思。     双重含义     高低半音差  /F_ :@#H  
----低音的意思。                  高低八度 X_qXH5^%  
^ WNJQg'  
正律----振动体基本长度规定之律。 0D'Wr(U(  
倍律----正律的振动体长度加长一倍所得之律,这时可得到比正律低八度的一个律。 ~JXHBX  
半律----正律的振动体长度减少一半所得之律,这时可得到比正律高八度的一个律。 Q@8[ql1l  
按照音高排列: Y!L jy [/  
倍律----->正律---->半律 Vo%d;>!G\;  
B'Wky>5)  
常见的八度分组排列名称: 1bBK1Uw  
(qian,四声)----->太声----->正声----->少声----->少生之反 VPHCPGrk  
&0g,Xkr  
二、律制 #^ 9;<@M  
1.五度相生律 HZ}*o%O  
两种不同的生律方法: >$y >  
⑴三分损益法: 82X.  
用黄钟管长度*2/3=林钟律管长度----三分损一 e-VL U;  
林钟律管长度*4/3=太簇律管长度----三分益一 B4}XK =)  
太簇律管长度*2/3=南吕 dc05,Bz  
南吕*4/3=姑洗 cabN<a l  
姑洗*2/3=应钟 xR:h^S^W ~  
。。。。。。。 cGp^;> ]M  
   次序:黄钟(1)、林钟(5)、太簇(2)、南吕(6)、姑洗(3)、应钟(7)、蕤宾(#4)、大吕(#1)、夷则(#5)、夹钟(#2)、无射(#6)、仲吕(#3-->清黄钟(#7 4(R2V]  
注:仲吕无法完全生出清黄钟,中间有一定的差距。 @I&"P:E0F;  
春秋《管子·地员(yun,四声)篇》记载了“三分损益法”求五正声的过程:
?@1'WD t  
阶名
xeI{i{8  
律数
E ( @;p%:  
AVp [gr  
1*3*3*3*3=81
TI>yi ^}  
a5-\=0L~  
81*4/3=108
~laZ(Bma);  
]c)SVn$6  
108*2/3=72
MjpJAV/84  
Cu:Zn%  
72*4/3=96
Pio^5jhB6  
Al|7Y/  
96*2/3=64
AJT0)FCpR  
&f*dFUM]I  
⑵隔八相生 :~(im_r  
《吕氏春秋·音律篇》按一个八度内十二律名排列的顺序,以黄钟为始发律生出其他十一律,每一个新律都和前一律相隔八律(包括它们两者)。 .6K>"  
+2SX4Kxu  
⑶二者区别: %\l,X{X  
三分损益法:先下生四度,再上生五度 e@OA>  
Bu1z$#AC  
                                 黄钟-->太林钟-->太簇-->太南吕-->姑洗 L?0l1P  
                    简谱:     1  -->低音5  --> 2    -->低音6  --> 3 K\b O[J  
kgz{m;R  
隔八相生法:连续上生五度 *3$,f>W^  
                                 黄钟-->林钟-->少太簇-->少南吕-->反姑洗 }kj6hnQ  
                   简谱:        1 -->  5  -->高音2  -->高音6 -->高音3(头上两个点)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啦啦咖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8
倍律----->正律---->半律对么?应该反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