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388阅读
  • 2回复

小米的音律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6-14
第一章   音与声 ,4wZ/r> d  
一、基本概念 >@BvyZ)i  
---单个乐音 "K8<X  
---构成了音乐的“多个乐音” S?5z  
“声成文,谓之音”---《乐记》 vK?{Z^J][  
二、声学(律学是声学的一部分) 85fBKpEe  
1.       音的类别和发音原理 QDC]g.x  
原理: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xv{iWJcs  
分类:⑴乐音:有规则地、周期地、反复振动,有一定高度。 f`j RLo*L  
      ⑵噪音:无规则地、周期地、反复振动,无一定高度。 kOGpe'bV  
2.       音的高度 >aZ$x/U+Iw  
⑴以振动次数的多少来计算 ZdD]l*.\i  
⑵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Hz 2Xm\;7  
  振动频率越高,音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越低。 sc! e$@U  
                 人耳能感受到的音高范围 |h,aV(Q  
  次声波<---------------- 16Hz~20000Hz------------->超声波 E30VKh |  
3.       声音的物理属性 y8KJoVP iM  
⑴音高----取决于物体振动频率。 0r+%5}|-K  
⑵音长----取决于物体振动时间。 =y/VrF.bV  
⑶音强----取决于物体振幅,衡量单位:声压强度:帕,或者声压级:贝尔 J8x>vC  
⑷音色----取决于声源振动中所产生的“谐波”。 S/ Y1NH  
谐波:大多数物体振动时,除了整体的运动外,还伴随着种种情形的局部振动,这些振动所产生的声波共同组成了“谐波”。 /L1qdkG  
基音:物体整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7='M&Za  
分音:局部振动产生的声音(物理学上),在音乐学上称为“泛音”,或者“倍音”。 8L?35[]e  
泛音列:把一个音的基音和所有的泛音从低到高依次排列起来,就成为它的泛音列。 V}>0r+NL<  
谐音:各个泛音与基音的频率之比,成整数倍或接近整数倍。 dB`YvKr#  
谐音列:将一个音的所有谐音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起来,就成为它的谐音列。 EK^ld!g(  
注:①泛音的音量通常较小,他们和基音一起发出时被掩盖。 TY=BP!s  
    ②谐音列是一种特殊的泛音列。 DaW_-:@s  
    ③音色是谐波的产物:泛音越多,音色越丰满、圆润;高频率的泛音越多、能量越强,音色越明亮,低频率的泛音越多,能量越弱,音色越暗淡;频率较低的基音越强,音色越厚,频率较高的基音越强,音色越薄。 zA![c l>$  
B%L0g.D"  
声音按音色分类: PQ2u R  
⑴纯音:由单一振动频率成分构成的音。----“泛音” 'lU9*e9  
⑵复合音:由一种以上频率成分构成的音。 5UwaBPj4  
4.       弦振发音的特点: {qm(Z+wcmb  
⑴同样一条弦,在同样的张力下,弦的振动部分越短,则频率越大,音越高。即弦的振动长度与频率(及高度)成反比。 l#,WMu&  
     1/2部分振动,频率增大一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一个八度。 l\yFx  
     1/3部分振动,频率增大三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十二度(八度+纯五度)。 (,E.1j]ji  
     1/4部分振动,频率增大四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两个八度。 :LL>C)(f  
⑵一条弦振动式,分节振动,构成“复合音”。如图: g=;c*{  
c4R6E~S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6-14
zhU)bb[A  
第二章:律学体系 m ,)4k&d  
一、律吕 bJ]g2C7`36  
1.定义 "o`N6@[w^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里把有标准、有规律、成体系的音高称作“律”。 Wj/.rG&tE  
律高----各个律的音高 ^:\|6`{n  
十二律----将一个八度划分成12份,其中的每份有个标准的音高(律),12个有标准的音高合在一起称作“十二律”。 =g2; sM/  
十二律之首“黄钟”----标准音高,其他各律音高根据它来推算。 `pE~M05  
假设黄钟相当于C ykxjT@[  
W{At3Bfy  
律名
NHUx-IqOX  
黄钟
1-1x,U7w  
大吕
k(><kuJ`3  
太簇
&n6mXFF#>P  
夹钟
fEWS3`Yy  
姑洗
Ytc  
仲吕
6?Rm>+2>v  
蕤宾
%w,  
林钟
x;l\#x/<  
夷则
Zk)]=<H  
南吕
*n N;!*J  
无射
o';sHa'  
应钟
UC;_}>  
音名
C
#C
D
#D
E
F
#F
G
#G
A
#A
B
b"t!nfgo  
注:①历代律高标准不同,对于黄钟律高来说,越浮动在#c1~a1之间。 *;(LKRV  
    ②十二律的绝对音高与现代常用十二平均律的绝对音高不同,其音分数存在一定差异。 ;-lk#D?n9  
2.律吕分组(“十二律吕”) x,STt{I=  
----单数之律为阳,计六个,称“六律”、“阳律”。                                     v}IkY  
----偶数之律为阴,计六个,称“六吕”、“六间”、“六同”、“阴吕”。   UW<V(6P  
( N~[sf?&  
六律:黄钟(C)、太簇(D)、姑洗(E)、蕤宾(#F)、夷则(#G)、无射(#A) T#Qn\ 8  
六吕:大吕(#C)、夹钟(#D)、仲吕(F)、林钟(G)、南吕(A)、应钟(B) j>+x|!k  
3.清浊倍半与八度分组 /fWVgyW> 6  
----高音的意思。     双重含义     高低半音差 A /,7%bB1  
----低音的意思。                  高低八度 AM1J ^Dp  
pN&5vu30  
正律----振动体基本长度规定之律。 D!ToCVos  
倍律----正律的振动体长度加长一倍所得之律,这时可得到比正律低八度的一个律。 OnC|9  
半律----正律的振动体长度减少一半所得之律,这时可得到比正律高八度的一个律。 "?EA G  
按照音高排列: C+cSy'VIK!  
倍律----->正律---->半律 _+S`[:;a  
/<9VKMR_k  
常见的八度分组排列名称: i))S%!/r~  
(qian,四声)----->太声----->正声----->少声----->少生之反 [P]zdw w#  
~#&bDot  
二、律制 <K%qaf  
1.五度相生律 }L{en  
两种不同的生律方法: 3lqR(Hh3  
⑴三分损益法: -wy$ ?Ha  
用黄钟管长度*2/3=林钟律管长度----三分损一 @ O5-w  
林钟律管长度*4/3=太簇律管长度----三分益一 vAbMU  
太簇律管长度*2/3=南吕 mrX3/e  
南吕*4/3=姑洗 T/V8&'^i  
姑洗*2/3=应钟 n@mWB UM  
。。。。。。。 s@E "EWp0  
   次序:黄钟(1)、林钟(5)、太簇(2)、南吕(6)、姑洗(3)、应钟(7)、蕤宾(#4)、大吕(#1)、夷则(#5)、夹钟(#2)、无射(#6)、仲吕(#3-->清黄钟(#7 l&(,$RmYp  
注:仲吕无法完全生出清黄钟,中间有一定的差距。 YW}q@AY7  
春秋《管子·地员(yun,四声)篇》记载了“三分损益法”求五正声的过程:
K~5QL/=1  
阶名
Bl2y~fCA  
律数
:Oo(w%BD]  
p-GlGEt_X  
1*3*3*3*3=81
cj`g)cX|  
G\?fWqx  
81*4/3=108
B@Ez,u5  
@mW: FVI  
108*2/3=72
=2BGS\$#  
~(aQ!!H6  
72*4/3=96
KcglpKV`  
z[B*sbS  
96*2/3=64
<YP>c  
&7!&]kA+  
⑵隔八相生 ji="vs=y  
《吕氏春秋·音律篇》按一个八度内十二律名排列的顺序,以黄钟为始发律生出其他十一律,每一个新律都和前一律相隔八律(包括它们两者)。 RRqHo~*0  
r;t0+aLc*  
⑶二者区别: n|Iy  
三分损益法:先下生四度,再上生五度 d,CtlWp  
}a,j1r_Hl&  
                                 黄钟-->太林钟-->太簇-->太南吕-->姑洗 PGsXB"k<8  
                    简谱:     1  -->低音5  --> 2    -->低音6  --> 3 ns9iTU)  
V{p*N*  
隔八相生法:连续上生五度  H`G[QC  
                                 黄钟-->林钟-->少太簇-->少南吕-->反姑洗 .dt7b4.kd  
                   简谱:        1 -->  5  -->高音2  -->高音6 -->高音3(头上两个点)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啦啦咖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8
倍律----->正律---->半律对么?应该反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