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378阅读
  • 2回复

小米的音律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6-14
第一章   音与声 @^| [J _4  
一、基本概念 *OLqr/ yb  
---单个乐音 HA'~1$#z  
---构成了音乐的“多个乐音” R"W}\0k  
“声成文,谓之音”---《乐记》 YTTyMn  
二、声学(律学是声学的一部分) KF(H >gs  
1.       音的类别和发音原理 .`Rt   
原理: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U)n^  
分类:⑴乐音:有规则地、周期地、反复振动,有一定高度。 i{^T;uAE  
      ⑵噪音:无规则地、周期地、反复振动,无一定高度。 -,8LL@_  
2.       音的高度 7d;|?R-8D  
⑴以振动次数的多少来计算 @7 Ry{,A  
⑵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Hz H )ej]DXy  
  振动频率越高,音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越低。 a=2.Y?  
                 人耳能感受到的音高范围 w/|&N>ZOx  
  次声波<---------------- 16Hz~20000Hz------------->超声波 @!`__>K  
3.       声音的物理属性 fo ~uI(rk  
⑴音高----取决于物体振动频率。 9KVJk</:n  
⑵音长----取决于物体振动时间。 `2Pa{g- .  
⑶音强----取决于物体振幅,衡量单位:声压强度:帕,或者声压级:贝尔 Gxw1P@<F:  
⑷音色----取决于声源振动中所产生的“谐波”。 ceUe*}\cr  
谐波:大多数物体振动时,除了整体的运动外,还伴随着种种情形的局部振动,这些振动所产生的声波共同组成了“谐波”。 33oW3vS  
基音:物体整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C/($  
分音:局部振动产生的声音(物理学上),在音乐学上称为“泛音”,或者“倍音”。 NO!Qo:  
泛音列:把一个音的基音和所有的泛音从低到高依次排列起来,就成为它的泛音列。 nCYkUDnZ  
谐音:各个泛音与基音的频率之比,成整数倍或接近整数倍。 (p>|e\(]0  
谐音列:将一个音的所有谐音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起来,就成为它的谐音列。 W3le)&  
注:①泛音的音量通常较小,他们和基音一起发出时被掩盖。 Znb={hh  
    ②谐音列是一种特殊的泛音列。 6H|1IrG  
    ③音色是谐波的产物:泛音越多,音色越丰满、圆润;高频率的泛音越多、能量越强,音色越明亮,低频率的泛音越多,能量越弱,音色越暗淡;频率较低的基音越强,音色越厚,频率较高的基音越强,音色越薄。 >jt2vU@t.  
X%yG{\6:  
声音按音色分类: x;~:p;]J2F  
⑴纯音:由单一振动频率成分构成的音。----“泛音” }$_@yt<{W@  
⑵复合音:由一种以上频率成分构成的音。 8?Zhh.  
4.       弦振发音的特点: a7g;8t-&   
⑴同样一条弦,在同样的张力下,弦的振动部分越短,则频率越大,音越高。即弦的振动长度与频率(及高度)成反比。 $INB_/R E  
     1/2部分振动,频率增大一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一个八度。 5%jhVys23  
     1/3部分振动,频率增大三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十二度(八度+纯五度)。 <Y yE1 |  
     1/4部分振动,频率增大四倍,所发之音比全弦高两个八度。 C:B7%<  
⑵一条弦振动式,分节振动,构成“复合音”。如图: l*l*5hA  
E@GYl85fI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6-14
&KMI C  
第二章:律学体系 brTNwRze  
一、律吕 N)mZ!K44  
1.定义 ~B[e*| d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里把有标准、有规律、成体系的音高称作“律”。 %fg6', 2  
律高----各个律的音高 _o9axBJs  
十二律----将一个八度划分成12份,其中的每份有个标准的音高(律),12个有标准的音高合在一起称作“十二律”。 6 ZRc|ZQ  
十二律之首“黄钟”----标准音高,其他各律音高根据它来推算。 mP*$wE9b,:  
假设黄钟相当于C LZ)g&A(j?  
Sqi9'-%m  
律名
UnDCC_ud  
黄钟
/rpr_Xw}  
大吕
h2'6W)  
太簇
a8TtItN  
夹钟
=bh: U90y  
姑洗
d*|RFU  
仲吕
_jX,1+M  
蕤宾
lZAGoR;0Ra  
林钟
waMV6w)<  
夷则
V<5. 4{[G  
南吕
9<3(  QR  
无射
, LwinjHA*  
应钟
NlF*/Rs  
音名
C
#C
D
#D
E
F
#F
G
#G
A
#A
B
!BVCuuM>w  
注:①历代律高标准不同,对于黄钟律高来说,越浮动在#c1~a1之间。 >\K=)/W2  
    ②十二律的绝对音高与现代常用十二平均律的绝对音高不同,其音分数存在一定差异。 F9LKO3Rh#u  
2.律吕分组(“十二律吕”) Y-})/zFc  
----单数之律为阳,计六个,称“六律”、“阳律”。                                     s O#cJAfuu  
----偶数之律为阴,计六个,称“六吕”、“六间”、“六同”、“阴吕”。   oO;L l?~  
hwM<0Jf   
六律:黄钟(C)、太簇(D)、姑洗(E)、蕤宾(#F)、夷则(#G)、无射(#A) B!mHO*g  
六吕:大吕(#C)、夹钟(#D)、仲吕(F)、林钟(G)、南吕(A)、应钟(B) ovN3.0tAI  
3.清浊倍半与八度分组 d21thV ,S  
----高音的意思。     双重含义     高低半音差 oOprzxf"+Z  
----低音的意思。                  高低八度 $Z;8@O3  
$W|JQ h  
正律----振动体基本长度规定之律。 ~j[?3E4L}  
倍律----正律的振动体长度加长一倍所得之律,这时可得到比正律低八度的一个律。 !%$[p'  
半律----正律的振动体长度减少一半所得之律,这时可得到比正律高八度的一个律。 o<A-ETx<  
按照音高排列: 1)c{;x& W  
倍律----->正律---->半律 IiniaVuQ  
KAZ<w~55c  
常见的八度分组排列名称: s 4rva G@a  
(qian,四声)----->太声----->正声----->少声----->少生之反 GDCp@%xW  
(LsVd2AbR  
二、律制 >h%>s4W  
1.五度相生律 m|fcWN[  
两种不同的生律方法: n=j) M  
⑴三分损益法: (ORbhjl  
用黄钟管长度*2/3=林钟律管长度----三分损一 @Nb/n  
林钟律管长度*4/3=太簇律管长度----三分益一 HIw)HYF 2  
太簇律管长度*2/3=南吕 zx<t{e7  
南吕*4/3=姑洗 +F NGRL  
姑洗*2/3=应钟 Z4G%Ve[  
。。。。。。。 =p@2[Uo  
   次序:黄钟(1)、林钟(5)、太簇(2)、南吕(6)、姑洗(3)、应钟(7)、蕤宾(#4)、大吕(#1)、夷则(#5)、夹钟(#2)、无射(#6)、仲吕(#3-->清黄钟(#7 }eSy]r[J  
注:仲吕无法完全生出清黄钟,中间有一定的差距。 GI{EP&C  
春秋《管子·地员(yun,四声)篇》记载了“三分损益法”求五正声的过程:
Xj]9/?B?  
阶名
#8XmOJ"W3k  
律数
"yH?df24  
b$;oty9Y  
1*3*3*3*3=81
274j7Y'  
-Y+pLvG*  
81*4/3=108
:g$"Xc8Zn  
t8Pf~v  
108*2/3=72
dlvU=^G#G  
P8=|#yCi  
72*4/3=96
3]1 ! g6  
f-#:3k*7S  
96*2/3=64
d s`YVXKH  
ue3 ].:  
⑵隔八相生 ^}2!fRKAmo  
《吕氏春秋·音律篇》按一个八度内十二律名排列的顺序,以黄钟为始发律生出其他十一律,每一个新律都和前一律相隔八律(包括它们两者)。 +8ib928E  
]N}/L lq  
⑶二者区别: D0 k ,8|  
三分损益法:先下生四度,再上生五度 KPy)%i  
bCP2_h3*  
                                 黄钟-->太林钟-->太簇-->太南吕-->姑洗 #rW-jW=A  
                    简谱:     1  -->低音5  --> 2    -->低音6  --> 3 f'ld6jt|%  
&p#PYs|H  
隔八相生法:连续上生五度 :kcqf,7  
                                 黄钟-->林钟-->少太簇-->少南吕-->反姑洗 ;m] nl_vg  
                   简谱:        1 -->  5  -->高音2  -->高音6 -->高音3(头上两个点)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啦啦咖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8
倍律----->正律---->半律对么?应该反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