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一) n52Q-6H
.(7m[-iF!
近来发觉自己越来越懒,记笔记都懈怠了,还好练琴一事还是在坚持,没有中断。前一阵子想克服录音紧张的问题,于是乎买了个录音笔,只要练曲必录音,时间长了发现自己倒是也麻木了,不那么紧张了。但每次回头听自己的录音,总觉的不满意,不是这有问题就是那儿有毛病,有的时候的确挺恢心。恢心过后反思自己,的确练的还是不够,而且没有从严要求自己。于是决定复习以前的曲子,没达到满意决不罢休…… ?[=OQ/E
《遁世操》过了,但总觉得自己跟它还有很大的隔膜,不知道以后随着年岁大了会不会有新的理解。《遁世操》之后便是《楚歌》了。老师说《楚歌》是张子谦先生所传,学的时候就觉得有点像了,大起大落,大刀阔斧的感觉,像极了《泛沧浪》。原来只听过《楚歌》的名,没注意听它的曲,还以为是写屈原的,后来回来一查才知道写的是项羽,不禁笑自己太傻,想当然了。《楚歌》是那种让人一听就很容易有感觉的曲子,有点像《欸乃》,表现的很直白。整首曲子从项羽当上霸王开始,到他自刎乌江结束,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尤其中间气欲吞秦一段很精彩。老师说这个得弹出气势来才行。 r4M;]
那天跟老师闲聊,就说练琴练的时间长了就觉得麻木了,再怎么弹也没有感觉了。当时老师说练琴要分明目的,指法关过后便要分析曲子,句读,甚至是音与音之间的联系,分析曲子阶段要追求的是每句的表达都要到位,这关过后才能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作者的心,用自己的手去表现作者的曲子。这让我想起当年听过的一句话,有人问一位演员为何选择演员这个职业,他说:“做演员可以体会不同的人生。”弹琴何尝不是如此,弹一首曲子只有明了了作者的意图,才能真正表现曲子的本来面貌。这是我常常易范的一个毛病,初听一首曲子激动的不行,然后就自己想当然的弹下去,弹的还挺high,反而是走偏了道路。看来学曲开始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然后才能用上自己的热情。 0VZC7@
虽说楚霸王的故事已经知道,但还是得学学《楚歌》的背景资料 LC4W?']/
-------------------------------------------------------------------------------------------------- ]1 jhy2j
《楚歌》题解 xpp>5d
!
VfFbZds8f
神奇秘谱: 6~-,.{Y
臞仙曰,是曲者古曲也。按项羽至垓下,与汉战不胜,入于壁,汉兵围之数重。韩信使军中皆作楚歌之声,项羽夜闻,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乃夜起帐中,悲歌忼慨,欲与虞姬相别。自为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其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虞姬和之。因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而虞姬因取剑自刎。于是羽乘骏马,麾下壮士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平明,汉军觉而追之,于是重瞳无光,兵散势去,至于乌江毕矣,于时之人,感其事而作弦歌以悼焉。 fZp3g%u
{kghZur
浙音释字琴谱: j}O7fLRu
希仙曰:是歌也,祖自张子房所作。而后人增之,按祖王谱曰:古典也……(与神奇秘谱瞳,惟虞兮作虞姬)……下多“噫!悲夫。” Gl%N}8Cim
C~IE_E&Q`
谢琳太古遗音: sp&gw XPG
按史,项羽至垓下,(与前同)……姬既自刎羽溃围南奔,兵散势去,至乌江亦自刭。后追其事而作此操。
nT%ko7~-
w$Z%RF'p
西麓堂琴谱: Qb5@e#
项籍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有并吞秦汉之志。淮阴侯垓下,会军中作楚歌。楚军闻之皆散去,因遂破籍。后人仿之,故有此作。 L6"V=^Bq
kEp{L
太音补遗: @R Jr
~y0
羽至垓下,闻四面皆楚歌声。乃夜起饮帐中,作“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歌别虞姬。至乌江自刎。后人伤之,故作是曲。或曰留侯作,后人增益之耳。 :Y|[?;
CK#i 6!~r
小标题 -zzoz x]S=
臞仙神奇秘谱: F1t+D)KA>
一、忆别江东;二、气欲吞秦;三、夜闻铁笛;四、八千兵散;五、英雄气消;六、泣别虞姬;七、阴陵失道;八、乌江不渡。 81H9d6hqcD
eQwvp`@"
浙音释字琴谱: :=*V i`
一、衔枚出塞;二、气欲吞秦;三、夜闻铁笛;四、尘土十年;五、英雄气消;六、泣别虞姬;七、阴陵失道;八、乌江不渡。 =6
3tp 9
)b1X6w[
-\7_^8 am
谢琳太古遗音: 0DFVB%JdI
忆别江东;长驱关塞;铁衣尘土;禾黍秋风;夜闻铁笛;八千兵散;英雄气消;阴陵失道;虞姬泣别;拔剑声;乌江不渡。 @)C.IQ~
7GvMKtuSK
琴谱正传: Ae%AG@L
一、忆别江东;二、长驱关塞;三、禾黍秋风;四、铁衣尘土;五、英雄气消;六、夜闻铁笛;七、八千兵散;八、泣别虞姬;九、乌江不渡。 *c>B-Fo/D
fDRG+/q(+
西麓堂琴谱: {rwT4]4
一、忆别江东;二、垓下势穷;三、夜闻楚歌;四、起饮帐中;五、流涕帐中;六、八千兵散;七、泣别虞姬;八、阴陵失道;九、艇长艤舟;十、乌江不渡。 8#w%qij
6ZAZJn|
杏庄太音补遗: "yc|ng
一、忆别江东;二、长驱关塞;三、禾黍秋风;四、铁衣尘土;五、英雄气消;六、夜闻铁笛;七、八千兵散;八、泣别虞姬;九、乌江不渡。 (^"2"[?a
,n2"N5{jw
重修真传: =ea.+
一、歌声慷慨;二、忆别江东;三、长驱关塞;四、铁衣尘土;五、禾黍秋风;六、夜闻铁笛;七、八千兵散;八、英雄气消;九、阴陵失道;十、虞姬泣别;十一、拔剑声;十二、乌江不渡。 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