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律 )RV.N}NU
K,_d/(T4
目录 }8tD|t[
基本信息 ;U$Fz~rJ
发展 4+46z|
律制 ZyAm:yO
律制有关的律学特点 |:)UNb?R"O
律名和律高 q$IgkL
琴律与琴调 j0P+< @y
#fdQ\)#q>
:+Ti^FF`w
r0jhIE#
基本信息 vt8z=O
|hGi8
中国宋代学者朱熹(1130~1200)在《琴律说》中 t$+[(}@+
提出的一个律学名词。琴律的名词虽然晚至南宋才出现, 4'EC(NR7N
但琴律的实践却渊源于先秦钟律和五弦琴、七弦琴的艺 )2vkaR
术。就其中的纯律因素而言,则早在原始社会的“簧” X|]&K
中,已有踪迹可寻。 %4 9^S&
/DLgE7iU%
发展 cl3@+v1
C.su<B?
《国语·周语》 载周景王(公元前 544~前520在 ,Hq*zc c
位)时的乐官伶州鸠说过“度律均钟”。三国吴韦昭注 aG&ay3[&
释这句话:“均钟”是先秦的一种旋律正律器。琴身木 ?VM4_dugf
质,长七尺。张弦,用来调钟。《管子》一书中“凡将 8":O\^i
起五音”的记载,可以和韦昭之说互证。《管子》的三 _pZ2^OO@
分损益法只算到五音。简略到存有未尽之意。对春秋时 gxa@da
的编钟测音研究证明:钟律用管子五音为基础,兼采纯 cow]qe6K
律三度的生律法;这只在“均钟”的性能与琴律相关时 iLhxcM2K
才有可能。先秦钟律到秦以后失传,但它的实践却在汉 ftr?@^
以后的七弦琴艺术中保存下来。两晋隋唐间,琴的艺术 BBkYc:B=SA
已有甚大发展,而琴的律学特点失载,北魏陈仲儒曾把 o]gS=iLp
琴五调与调律问题并提,但亦简略不明。宋代进入了一 +,wCV2>\3
个传统学术的大整理的时期,才有朱熹《琴律说》的出 [*i6?5}-
现。但人们对琴律的认识只是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 znVao %b
在音乐考古学的新发展中引出有关律学研究的新课题。 Fkq;Q
`)Z+]5:
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