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518阅读
  • 0回复

全国第四届古琴打谱会暨国际琴学研讨会见闻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雪狼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08-04
本文转载自 《心裁国乐谱》网站,孙心裁 l^&#fz  
2c}>} A4  
http://mayasun.idv.tw/topic.asp?TOPIC_ID=35 m\j'7mZ1  
A`IE8@&Z'  
全国第四届古琴打谱会暨国际琴学研讨会见闻录(一)人物篇 )V+ ;7j<"D  
7Sr7a {  
第三届古琴打谱会是在1985年(26/5─30/5)于扬州召开的 BLfoU_Z  
距今已18年了 j5tA!o  
所以这次古琴打谱会出席的代表特别茂盛 {V8 v  
(第一届1964.12.09─14于北京举行,四十余人出席 is`le}$^y  
第二届 1983.04.30─05.07于北京举行时,虽是在历经19年之后 c^I_~OwaE  
也只有五十余人出席 {ImZ><xe/  
而第三届竟有八十余人参加) 3TO$J  
兹简略介绍如下: ~g)gXPjke  
J}lBK P:-*  
乔建中/音研所所长 eFbr1IV  
王子初/音研所副所长 <1V!-D4xu  
赵宋光/前星海音乐学院院长 \Z<' u;  
吴文光/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景略子) l9#vr  
龚 一/上海民乐团团员 Haiuf)a  
丁承运/温州大学教授 m ?LOd9  
李祥霆/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TsOc0?-  
赵家珍/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j!22tlL  
阎林红/中央音乐学院讲师 A"p7N?|%  
戴晓莲/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 p.&FK'&[0  
王建欣李凤云/天津音乐学院教授 r\a9<nZ{  
凌瑞兰/渖阳音乐学院教授(凌其阵女) h@/c76}f6p  
朱默涵/渖阳音乐学院教授 /O+,vRw\A  
李明忠李村/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李明忠女) -cEjB%Neo  
姚公白/(姚丙炎子) jFnq{L t  
翁瘦苍/常熟虞山琴社社长 r=<,`_@Y  
朱 晞/常熟虞山琴社副社长 `2 Vc*R  
俞伯孙/成都东坡琴社社长 {B uh5U,  
高培芬/山东古琴研究会会长 S_aml  
刘正春/南京金陵琴社副社长 6wfCC,2  
汪 铎/苏州吴门琴社副社长 'Aai.PE:  
刘善教/镇江梦溪琴社社长 eZT923tD  
徐匡华/杭州西湖琴社社长 b=.Ikt+y  
李禹贤/厦门古琴学会名喻会长 d:Wh0y}  
戴树红/上海今虞琴社社长 8D)2/$NsY}  
谢导秀/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 D.4=4"qMi  
张子盛/天津古琴艺庄 ,M5J~Ga  
梅曰强/扬州广陵琴社 3-srt^>w*  
殷继山/太仓大还阁琴馆 =((#kDrN  
陈成渤/杭州龙艺琴苑 KZJ;O7'`  
徐匡华/杭州西湖琴社社长(徐元白子) {dhGSM7  
徐晓英/四川锦江琴社 DTPYCG&%  
曾成伟/四川锦江琴社副社长 &`GQS|  
顾泽长/辽宁古琴研究会会长(顾梅羹孙) vY:A7yGW  
王 政/常州西湖琴社 $ !ka8) ~  
吴 钊/音研所研究员(<琴曲集成>编者) $ ^m_M.1  
许 健/音研所研究员(<琴史>作者) G5?Dt-;I  
崔 宪/音研所研究员 3\G&fb|?}R  
林 晨/音研所副研究员(林友仁女) }JoCk{<31  
李 玫/音研所研究员 4w\cS&X~C  
秦 序/音研所研究员 &.;tdT7  
萧 梅/音研所副研究员 <e)3 j6F!  
陈长林/中科院研究员(<龙朔操>打谱者) } 5FdX3YR  
张铜霞/中国歌舞团(<七弦琴音乐艺术>主编) h@t&n@8O?  
余青欣/中央民乐团  g&#.zJ[-  
金治中/昆明 C4]vq+  
香港:沉兴顺、唐健垣、谢俊仁、周旋捷、李春源、向雪春、李 明、吴英卉、林 琳、欧柏青、杨春微、黄泉锋、荣鸿曾 M+9G^o)u  
台湾:陈庆灿、李 筠、李自强、吴怡青、王梦兰、孙新财、蔡灿煌(英国) D8qZh1w%A|  
日本:菊田勋、荒井雄三、高桥亚弥子、拇尾亮子 8E ^yHd4Y  
韩国:贾瑀铉 g#T8WX{(V  
加拿大:黄树志、梁丽云 %jim] ]<S[  
美国:唐世璋 gVl%:Ra%  
Mo0+"`   
O8r9&Nv  
全国第四届古琴打谱会暨国际琴学研讨会见闻录(二)学术篇 MW6d-  
1\TXb!OtL  
「打谱」是弹琴的专有名词 v 4DF #O  
原指按照(没有节奏的)古琴简字指法谱 rx CSs  
经实际按弹 -(ABQgSO]  
试奏出(有节奏的)全曲原貌来的过程, }LN +V~  
{w1sv=$+  
以往的琴人既只用(没有节奏的)古琴简字谱 D~G24k6b3  
则古人所谓的打谱 .{*V^[.  
是并不包括译出简谱在内的 :6./yj(  
与今人所谓的打谱 a>G|t5w  
必包括译出首调谱在内不同 H~e;S#3_v  
G(EiDo&  
我们今日所见到的琴谱出版品 ]8<;,}#  
往往在曲名右侧 3u3(BY{"\F  
会记录出由谁(根据何琴谱)打谱的资讯来 m:.ywiw=  
所以打谱的重点 `)/G5 fB  
可说已由演奏的意义 }L3kpw  
转化为翻译的意义 c7E=1*C<  
(翻译就不一定是要经过实际按弹过程的) $ohIdpZLH2  
琴调的首调意义乃变得重要起来 *O+G}_}  
不懂琴调 b7p&EK"Hm  
是绝无法打谱的 ;*[nZV>  
%70sS].@  
譬如<神奇秘谱>的五音调(宫调、征调、商调、羽调、角调) 1nye.i~  
定弦既完全相同 S zsq|T  
古人的打谱就只要照谱索徽宣科即可 D}r,t_]Eb  
并无须理解此五个五音琴调间的区别 8S"vRR  
JF IUD{>fp  
今人的打谱既要记成首调简谱 2r^|  
则此五音调的第一弦各是(相同还是不相同的)何音? *am.NH\  
(也就是说宫是何律啦!) %c*azo.  
就成为很基本的问题 V \,Z (  
(柳琴兄曾说 Wf +j/RxTi  
用音既一样 '!I^Lfz-Z  
记谱上的区别并无意义 mvyqCOp 0  
可是除了笑我是书呆子的两位前辈之外 !g-|@W  
就没有其它任何一个琴人 )#N)w5DU  
(尤其是学者们)是这样理解的 @YHB>rNf(7  
CfNHv-jDL  
就算没有记谱上的区别 RU|{'zC\v  
则全记成何宫何调? KW ]/u  
总还是一个现实问题吧!) m(L]R(t  
RHZ5f0b4L  
我在与会前 dd@qk`Zl&A  
在网路上一直请教这个问题 }E+#*R3auB  
始终没有人能回答 1D sgU6"  
所以在会议中 8A~5@  
我也将此问题遍问琴友 G>qzAgA  
唯大都不得要领或众说纷云 %XM wjBM  
好在丁承运与唐世璋两人的论文中 Y.$ '<1  
恰好就都谈到此问题 y+hC !-  
prV:Kq;O  
我认为这个问题 <b~KR8  
实是此次会议唯一能构成学术论题的议题 ~q 0)+'  
也是我参加此次会议唯一的收获 @2yi%_ ]h  
值得在此报导一下 R_e{H^pY^  
y2bL!Y<s9  
关于<神奇秘谱>的五音调  K!VIY|U  
唐世璋认为 ^F"Q~?D)  
宫调与角调、羽调相同,第一弦皆为So(1=F) A]id*RtY  
征调与商调 相同,第一弦皆为Do(1=C) \cP\I5IW:s  
{L$]NQdz  
吴文光的意见 I9-vV>:z  
基本上与唐世璋相同 T \5 5uQ  
只是征调比较多样性 &9g4/c-?$  
第一弦时为Do, 时不为Do, KWq7M8mq  
他认为这是一种转调的现像 uW3`gwwlU  
u[$ \ az7  
若然, C0|<+3uND=  
则<神奇秘谱>的五音调不但与主音无关 . T6fPEb  
与音阶也是不可能有关的了! tIR"y:U+  
Xt %;]1n  
丁承运的意见 L1 1/XpR  
则不但与他俩不同 `9}\kn-</8  
且颇为特出 wu "6Kyu  
并与我的假设相同 QqA~y$'ut  
又有根有据 wws)**]J8  
很能引起我的注意来 E"ijNs  
!/^i\)j>](  
他说: O]o `! c  
宫调1=F第一弦为So(以第三弦为Do) 七弦定音为 5 6 1 2 3 5 6 M^JRHpTn  
商调1=C第一弦为Do 七弦定音为 1 2 4 5 6 1 2 FIG3P))  
征调1=G第一弦为Fa(以第四弦为Do) 七弦定音为 4 5 b71 2 45 Hr |De8#f  
羽调1=D第一弦为bSi(以第二弦为Do) 七弦定音为b7 1 b3 4 5 b71 rLw3\>y  
角调1=A第一弦为bMi(以第五弦为Do) 七弦定音为b34 b6b71 b34 y w)q3zC  
假如商征对调的话 z=J%-Hq>  
<神奇秘谱>的五音调 po~V{>fUm  
是可以一言述之的 [#S}L(  
那就是: 0!!b(X(  
宫调以宫为宫 /ldE (!^n  
征调以征为宫 g .ty#Z=:  
商调以商为宫 $@<qaR{t\  
羽调以羽为宫 {p&L wTnf  
角调以角为宫 }J"}5O2,b  
(这个琴调的早期理论 B#9rqC  
就与我的燕乐宫调理论完全相同了!) X YO09#>&  
而丁教授特别指出 Z6F>SL  
早期琴谱<西麓堂琴统>的琴论中 {%.FIw k  
就曾指出 n>T1KC%  
征调应称为商调 ^tc2?T  
商调应称为征调 _C$JO   
(我至今虽还找不出此段话 .>NhC"  
但想来他之所言是确有根据的) tkx1iBW=  
B:Ec(USe  
丁教授说他这理论是可以用很多方法验证的 v<c~ '?YzO  
譬如说征调的第一弦为什么定音是Fa  P#m/b<  
而不是唐世璋所说的Do呢? {1,]8!HBJ  
因为征调曲的第一弦空弦散音是不用的 ]:m>pI*z.  
第一弦的空弦定音若是Do c%%r  
则征调曲为何不用Do音呢? ]V \qX+K  
可见征调的第一弦是Fa pCS2sq8RC  
所以征调曲才不用第一弦的空弦散音 u4*7 n-(  
(与姜白石所说征调是去母调 !$P +hX`  
所以征调是以住声为宫 ">PpC]Y1  
以母声,也就是古琴的第一弦为清角 _R-[*ucq  
当是同一道理吧!) (F@.o1No%  
u;rK.3o  
<神奇秘谱>的角羽两调不多 {KYbsD  
丁教授的理论当是可以验证的 #-?pY"N,  
我很愿意试证之 }<6xZy  
=LEKFXqM  
不过 WX$mAQDV  
话说在前面 o-"/1zLg4  
即使丁教授的理论可以获得验证 -h+=^,  
但因为中国的基本乐理 gmkD'CX*A  
(也就是记谱法)并未被建立起之故 b37P[Q3  
这个验证是并不一定能被承认的 VDq4n;p1  
因为记谱法本有两种(以上) ~?TG SD@(  
也就是之/为调名制两种 iTJSW  
HQlhT  
譬如燕乐的羽调 '~Uo+<v$w  
为调名制记为  1 2b3 4 5 6b7 1 g"gh2#!D  
之调名制却记为 6 71 2 3 #45 6 lX$6U| !  
日本人现在已记为2 34 5 6 71 2 \,| Xz|?C  
陜北人却有记为 5 6b7 1 2 34 5者 +`4`OVE_#  
*T\- iICw  
最有名的曲例就是<锈金匾>啰 EkS7j>:  
<锈金匾>的陜北原曲调是 i j&_>   
1=G含4与b7的清商调音阶苦腔(乙凡调,重六调),主音为So: 9N5ptdP.d  
5 42 5 16 5 65 4 HO%atE$>  
SA@MJ>Z  
王沂甫则记为1=C只含4的下征调音阶,主音为Re: ihivJ Z  
2 16 2 53 2 32 1 mVFz[xI  
M il ![A1  
惟依之调名制当记为 1~/?W^ir  
1=F含#4的宫调音阶,主音为La: HH =sq  
6 53 6 27 6 76 5 ,b!!h]t  
ov>Rvy  
依燕乐及日本唐传雅乐原所采的为调名制 J`}5bnFP  
则是1=D含4与b7b3的羽调音阶,主音为Do: ~RGZY/4  
1 b75 1 42 1 21 b7 gRA}sF  
h >V8YJ  
这个记谱法在今人看来 yDh(4w-~gk  
无疑是上四者中 tr3Rn :0]  
最难且最不中听的 +rse,b&U(  
(因为<绣金匾>本非含b7b3的羽调音阶 (GB2("p`  
羽调的偏音在五度环的二三音 9fp@d  
而<绣金匾>的偏音在五度环的六七音 2]W"sT[  
羽调的五声音阶当有一个大三度与一个小二度 a-w=LpVM  
(即曲调中4,b7两音(陜北的14两音)为偏音) Cj^:8 ?%  
而<绣金匾>的五声音阶中并无大三度与小二度 "e.QiK  
且14两音为主音(63方为偏音) RSEo'2  
由此也可知<绣金匾>并非羽调 " '/:Tp)  
当属含#4的宫调音阶 ljg2P5  
而宫调音阶无论之/为调名制既法是完全相同的 n46A  
这里只是举个大家较熟的曲例而已 @*Sge LeL  
但以羽调音阶记谱的曲例 8;2UP`8s?  
日本唐传雅乐中尚有很多) am;)@<8~Q  
因为这种角羽两调的为调名制唱法 YYfX@`\  
于宋元后失传了 Z'sAu#C  
(为调名制且于1117年被整个放弃了) pGEYke NU  
连日本人都将羽调改记为低二度调 \7M+0Ul1  
把  1 2b3 4 5 6b7 1 (`h$+p^-y  
改记为2 34 5 6 71 2了! *{/ ww9fT  
与现代有些曲谱 v_-S#(  
把粤曲的乙凡调 wBlfQ w-N  
1 2  4 5   b7 1 {*WJ"9ujp]  
改记为低二度调 '6U~|d  
2 3  5 6   1 2异曲同工 b=[gK|fu  
`;Qw/xl_N  
但我要这样说: Sj?u^L8es}  
所有的声调(音阶)都是应以七声作论的 `tZu~ n  
所有的地方音乐与古乐的曲谱 hm#S4/=#  
原也多是七声音阶 #Hm*<s.  
绝少只有五音者 242dT/j  
n^<3E; a  
如粤曲的乙凡调正确的七声表示法当为 wcGI2aflD  
1 2 (3)4 5  (6)b7 1 jSa9UD  
若改记为低二度调,就成为 9$[I~I#z  
2 3 (#4)5 6  (7)1 2 f+>l-6M+p  
<双星恨>一曲若这样记谱 g%()8QxE1  
就要转调三次 P(OgT/7A  
且不但宫位不同 =2&/Cn4  
音阶也都不同!  z.fh4p  
这时#4b7等音阶特征音 %JmRJpCvR  
就常会被歪曲或省略了! _ 4:@+{  
实不若传统记谱法简明合理 ShXk\"  
="E^9!  
再以<锈金匾>为例 E({+2}=1  
原曲原有 cBICG",TA  
232  12 5 54 24 21 b7 一句 H:9Z.|{Gv  
都并不被记为 ;A^0="x&  
3#43 23 6 65 35 32 1  ::13$g=T9s  
而被改为 v=!Ap ; 2L  
36  23 6 …………. HU[a b  
"E`;8SZa  
原有 Gok8:,  
21 b76 1 一句 kO3{2$S6  
王沂甫并不记为 4dy2m!  
65 43 5 ^`b&fb v  
而改为 c2M-/ x-:  
65 42 5即 lZT9 SDtS  
21 b75 1 ?v-Y1j  
总之七声音阶都被修改为五声音阶了!  ut6M$d4  
Hg)5c!F7  
我们若只拿到修改的五声音阶谱 d D6I @N)X  
是不一定看得出 %7tQam  
原来的七声记谱法 dre@V(\;hQ  
才是最简明自然且最为合理的 f tBbO8e  
5~(.:RX:q  
丁教授也说 '[u=q -Lv  
并非他要标新立意 hw[jVx  
他也并不提倡开倒车 HQi57QB  
只是事实的真相既是如此 3w&fN3 1  
他也就不得不把它发掘出来 TBq;#+1W  
IT,d(UV_  
知道这些历史真相的人 Fua:& 77  
其思维方式 2+KOUd&jS  
是不可能与俗论相同的 ,(aOTFQS  
也就难免成为众人眼中的异类啦 QF^_4Yn  
t;BvKH77  
所以丁承运劝我不要跟一般人多费唇舌 G9?6qb:  
但真的假不了 Wxjv=#3  
假的真不了 vfID@g`!q+  
历史的真相在中国乐理被建立起来以后 diXb8L7B;  
是终会被揭开的 :00 #l]g0q  
而建立中国乐理的任务 Qd~M;L O"i  
总该由我们努立来完成 $HjKELoJ<  
不能继续任令 5#jna9Xc  
不懂乐史的人来代庖吧! -QH[gi{%`  
|~'D8 g:Ak  
第二个勉强能称得上是学术议题的 =)Z!qjf1U  
是打谱能不能修改原谱音高? +rEqE/QF  
是应完全复元 O6rrv,+_L  
还是容许校刊 En@] xvE  
甚至再创作的问题 *"rgK|CM$  
rEI]{?eoF  
多数人当然是主张 ) V}q7\G~  
应加以校刊的 @NBWNgBv  
因为琴谱原都是手抄本 L #'N  
笔误必然很多 9G8n'jWyY  
e&&;"^@-  
但像<神奇秘谱>这样的早期琴谱来说 Fy4jujP<  
有些特殊徽分是一再出现 jO'+r'2B9  
显然不是笔误的 ?O1:-vpZ  
今人若以后代的标准与眼光 eF8!}|*N  
主观的来推论这些都是手误 RB]K?  
我个人就并不表赞成 5 `:+NwXS2  
譬如唐世璋与丁承运就都曾指出 &cj/8A5-  
<神奇秘谱>的琴曲多有b3之音(b7与4那就更多了) >z0~!!YZ  
那就更不必说羽角两调的琴曲了 ">b~k;M?  
主观的把变化音修改为偏音甚至正音 _ED,DM  
正就是燕乐28调(及琴调)失传的原因 99XbpP55  
;K[ G]8  
有人主张修改过之后 &{B-a  
应加以注名 oZvQ/|:p!  
并说明理由 d~L`*"/)[  
这就算是一种补充性的修正意见吧! 1_JxDT,=>  
--------------------------------------------------- wg6![Uh  
会中有一位日本人 Lo, z7"8  
展出他在网站上的琴谱 hK=\O)  
是用.tml写的 Zf~ [4Eeb  
不但古琴谱字须由中文合成 e@k`C{{C]o  
且并不规范 M1._{Jw5  
如挑,只能用兆来表示之类 QusEWq)}<  
非常原始 qX'w}nJ}H}  
即使用扫瞄影像档 (W~jr-O^  
也比它省力省时且更好看吧! bDdJh}Vz  
X|.M9zIx  
我所发表的电脑打谱论文与程式 `Pj7O/!)#!  
是可以译谱的 1](5wK-Z  
但多位大陆学者表示 by*>w/@9)k  
他们所感兴趣的只是抄谱而非译谱 S312h'K j  
DJl06-s V  
一般琴人则多无电脑 z1\G,mJK  
也没上过网站 4m++>q  
少数表兴趣的人向我要论文 jRz2l`~7#  
也只是交儿女研究而已 U^_'e_)  
倒是来自香港与外国来的琴友们 ejj|l   
比较感兴趣 wv,,#P  
李村小姐关心古琴指法谱之没有节奏讯息问题 c"aiZ(aP  
发明了一套板眼符号 $@_7HE3  
唯就不说刘天华早已采用了简谱的减拍线法 ]+\@_1<ZI  
来表示节奏吧 KZ ezA4  
南北曲工尺谱及南管工尺谱上 |_l\.  
原来岂非已有一套通行的板演符号么? 'BT}'qN  
又何劳李村小姐来另行设计呢? 33d86H% ;  
@Z$`c{V<  
全国第四届古琴打谱会暨国际琴学研讨会见闻录(三)琴艺篇 x}TDb0V  
iQ= %iou  
这次会议的名称 f_1#>]  
既是打谱(演奏)与学术研讨并列 HgG-r&r!2  
则正式代表(只缴费一半)最少都要弹奏一曲 fn|l9k~<O  
有些且既演奏又发表论文 !Ju?REH   
像我这样 a,Gd\.D  
只发表论文而不演奏的 4-q7o]%5<  
可说是绝无仅有 o l 67x  
_]E ~ci}  
我为什么不演奏呢? b6D}GuW  
因为曾有一个人对我说 ')#E,Y%Hq  
我弹得可还真不错 p},6W,f  
但要是不弹的话 W>b(hVBE  
可就更好了 -&Fxg>FrYb  
I`h9P2~  
茍依我之愚见 y:!MWZ  
此次会议中 ,x5`5mT3  
要是不弹的话就更好的人 t1HUp dHY  
可还真是不少 4QWDuLu  
这些人若原非名人 3j.Ft*SV  
则其琴艺若何 R7us9qM4e  
我也就不说也罢了 &fYx0JT  
单表表一些名家的琴艺吧: HtOo*\Ne  
"Kk3#  
吴文光演出的<关睢><离骚> *(ex:1sW  
当是这次会议中 /'1UfjW>  
最特出而引起众多关注讨论的 Auhw(b>}TW  
(殷继山认为他属当今第一) cOUsbxYTD  
主因是他的神情不但极为投入 +3e(psdg  
且都相当激动 y(|6`  
yWIM,2x}  
<离骚>一曲若单由曲名来解 = PldXw0  
固然可以被理解为是激动的 k/nOz*  
但琴曲的内容似并无甚多激动之处可呈 p$}iBk0B(z  
何况<关睢>的本文既是 zypZ3g{vz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么 J'.:l}g!1  
又有何激动之处可表呢? c L*D_)?8  
但是倒也还真是有人 9vL`|`Vau  
代其强解为 {+f@7^/i.  
“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W|=?-  
所以才”性冲动”! Ty%4#9``0  
<\x/Y$jm0n  
古琴讲究的是”清微淡远” p#.B Fy  
难怪有琴友发言说 /vPh_1  
吴老师这样弹琴是会伤身体的! bG +p  
dQ^>,(  
我有幸与吴文光老师多聊了一回 p}.P^`~j  
了解到他长期在国外演出 lj.z>  
常须与其它国际级的传统乐师较量 3+m#v8h1  
他认为必须采用这种演出形态 M;W{A)0i1  
才能镇得住(不懂中国琴乐?的)外国人 87EI<\mP  
也就是说 rWbuoG+8  
他不止<关睢><离骚>是这样的 / /qTMxn  
其它曲目恐怕也都是这样激动的吧? !B?/6XRUx  
~\hA-l36  
吴老师是吴景略大师的公子 _1*EMq6  
长期处于被乃父声名所笼罩之下  ,[ +  
其实他的文化水平远超过乃父 %" $.2O@  
又是民乐音乐学的博士 zQ xZR}'  
但目前在中国音乐学院中 u;DF$   
似并无一展长才的机会 w5jH#ja  
连古琴学生也没有了 JGZ,5RTq4-  
这与他的激动 IoNZ'g?d  
有无关联呢? TQK>w'L  
P*/px4;6  
另一位名家是厦门的李禹贤老师 %iIryv;  
他的演出吟猱较多近于颤抖 K&"Yv~h  
被其老友戴树红加以提出 .hgc1  
认为动态应与静态加以交互运用 A <iF37.  
才能给欣赏者一些留白与领会空间 1rC8] M.N  
<春怨>若演奏得咬牙切齿 :c,\8n  
那就成为<春恨>了! ld94ek  
?)Lktn9%  
李老师与戴老师一样 xZFha=#  
为人极为坦然及热情 4UoUuKzt  
他建议下一次的打谱会议 uc%75TJ@  
若能加以事前的计划分配 Js qze'BGY  
则集全国之力 3a#637%  
六百多首琴曲就可以很快打完了 2uw%0r3Vi6  
不要只指定少数指定曲为打谱对像 O7j$bxk/^  
以免重复的浪费人力 IDzP<u8v  
))!Z2PfD  
他认为现在大家所演出的曲目 !.L%kw7z  
其实就始终只有这几十首而已 8E/$nRfO d  
这与十亿人民 qB@]$  
一天到晚只听八出样版戏 .CI]8O"3y  
有何区别呢? ~=%eOoZP;c  
8x'rNb  
我非常同意他的见解 mT@UQCG  
但在最后的综合讨论中 H7"I+qE-G  
他却不愿提出此议 qsFA~{o.  
因为李祥霆(等)认为 IGql^,b  
打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打的 2Iz@lrO6  
打出的谱即使再多若不能用 N!;Y;<Ro_  
就完全缺乏意义! .eXIbd<C  
}K;@$B6,@  
但是能不能用由谁决定呢? 2U>1-p&dn  
谁能阻止非名家们来打谱呢? >U"f1q*$  
连他自己也提出这样的问题来 3z: rUhA  
却又并无可行的解决方案! >;o^qi_$  
I Jq$GR  
我个人以为 EBw}/y{Kt  
这些名家们 e}/c`7M  
无论多么努力 %kNkDI  
终究未能打出所有的琴谱么 BmUEo$w  
那么在音高的部份 ZERUvk  
借用众力来完成 Gyy:.]>&  
而节奏部份 7* ^\mycv  
则容许名家们(包括所有的一般琴友们)来进一步完成 *we3i  
又何害之有何益之无呢? s;}';#  
yqlkf$?  
渖阳凌瑞兰老师 {exF" ap  
录音的方式代替演出 )rhKWg  
且有电子音乐作为伴奏 qChS} Q  
是本次会议中 9R>A,x(  
颇令人鼓舞的演出 @Sub.z&T{  
但正如意料之中 xm~ff+(&@S  
保守的琴界 7H[#  
似并不特别推崇此项成果 $a\q<fN}  
那么电子古琴的推出 s\o </ZDo  
就更难以指望了  A`#v-  
其实古琴是最须要电子化的中国乐器之一 NNutpA}s  
现在演出古琴既必用麦克风 Qo?"hgjlqm  
则与电子古琴所差无几! 8c+i+gp!  
=DE5 Wq19  
天津音乐学乐的李凤云演出时 *|$s0ga C  
由夫婿王建欣以琴箫齐奏 VjYfnvE  
真正是琴瑟合鸣 xQ1&j,R]  
可惜箫声不大 (5-"5<-@R  
&Z=}H0y q  
张铜霞的演出 O:r<es1  
曲目简单 w[PW-m^`  
但有板有眼有浓有淡 %Iv+Y$'3B  
恐与她身为一级演奏员的训练 [ $.oyjd  
及演出经验丰富有关吧 n5S$Dl  
FlVGi3  
金蔚是浙江的年青美术老师 !i_5Xc H  
表现不疾不徐 #zrD i  
这是我个人颇为欣赏的两个人 p(nC9NGB  
* _C6. %{  
多位琴家之女 +ls *04  
不但能克绍箕裘 T>n,@?#K  
且多已在音乐学院任教 $q.8ve0&^  
实是琴界之福 ]lQhIf6)k  
惟这几位后生女琴友 GOH@|2N  
指力普遍不如男性 E3,Z(dpX!  
表情方面也就乏善可陈 L)Un9&4L  
我就不再多说了 3z&,>CEX  
9]|[z{v'>l  
有些前辈 lDp5aT;DsM  
原是学界(而非琴界)出身 sPkT>q  
以学者身份 bvEk.~tC'  
再续加以实务研习 I" sKlMD  
本与琴家续提升琴学内函一样值得鼓励 OD>-^W t;%  
但在这样正式的会议中了草收场 :+]6SC0ql  
实无必要 TKoO\\  
且见伤于一世英名 QwOQS %  
故唐健垣就指出 a<!g*UVL0M  
这是绝对不应该的 bL *;N3#E  
sdS<-! %u4  
值得一提的是 _}jj>+zA`  
一位老外的演出 z(1h^.  
鱼贯而出一无留白 28X)s!W'  
打了就跑连长拍都不够 ~<v`&Gm?"  
几无句逗顿挫可言 1P8$z:|~  
速度虽快但离快而不乱的要求极远 f(D?g  
有人戏称可以加配一个口琴 4,H}'@Db}  
当乡村音乐来演出 3zWY%(8t4?  
但也有人对这种批评 yKZ~ ^  
大不以为然 }}t"^ms  
认为中西的欣赏美学不同 F1Egcx/$V  
对老外应加以鼓励而不应加以讥讽 2)[81a  
否则就不够厚道 xZ`t~4qR  
非琴人风范 qK|r+}g|&  
aH"tSgi  
 +tfmBZl^  
全国第四届古琴打谱会暨国际琴学研讨会见闻录(四)会务篇 a;*&q/{o  
此次会议假上海工商银行位于常熟的渡假村举行 ?{_dW=AQ1  
村内有一小湖 b^Rg_,s  
湖边有室外咖啡座 _z,/!>J  
环境清幽 s}|IRDpp  
^N Et{]x  
代表们都有专车接送 J>hl&J  
报到后每人受赠刻好的图章一枚 n0Ze9W+<  
并于扇面上盖印签名作成纪念纸扇 Wf: AMxDm  
?/#HTg)!B  
无论是会场,餐厅,客房内都有冷气设备 MB^ b)\X  
三餐皆采自助餐方式 ( }JX ]-  
上下午休息时间 EF)kYz!@  
都有餐点供应 P[XE5puC  
pPQ]#v  
正式代表们且都分发有全部的乐谱与论文 \FVR'A1  
这点是我以前所参加的学术会议都未能作到的 woR((K] #G  
以我的论文及曲谱来说接近30页 Dvd.Q/f  
光印一百份就约须3000元人民币 !S(jT?'w  
而正式代表们 ?_<ZCH  
连八天的吃住交通在内 .vpQ3m>  
只交五百多元人民币而已 /8W}o/,s5  
会议全程且都有电视录像与电台录音 >Cd%tIie*  
这样的规模 _?q\tyf3  
若无公家单位的全力支持 zb9d{e   
是绝不容易作到的 webT  
但会议中必有中途离会者 rQisk8 %  
会务单位并未能加以掌握 L>@0Nne7  
来调整住宿房间的安排  PJk Mn  
应也造成一些浪费吧! -fUz$Df/R  
kf"cd 1  
打谱演奏与论文发表相间举行 )E6m}?H5  
参观旅游且安排在会中而非会后 Mv4JF(,S  
与赠送印章制作纸善一样 Qt>yRt  
都是很好的设计 *WX6C("M  
1RRvNZW  
会议中的缺点 )}WG`  
一是手机声不时作响屡戒无效 ;=h^"et  
二是讨论者 vNE91  
都不以提问为主 %HYC-TF#  
而以发表己论为务 Ih,~h[  
占了保贵的时间 i7 p#%2  
甚至引起了不必要的争论 Yl-09)7s  
譬如中央音乐学院赵家珍发表论文时表示 3kYUO-qw  
“他的学生与其他乐器比赛 P.;B V",  
成绩多属优异 Pq7YJ"Z?:  
古琴当是乐器之王”后 [&+wW  
李玫就发言认为她的发言不当 BvX!n"QIb  
但这都是个人的意见么 4,$x~m`N  
都无法讨论及强要人认同吧! >2VB.f  
(赵家珍也确一再重申其原意无误) {R1jysG tD  
因主持人(李祥霆)之未能加以适当制止 Q~-gtEv+&  
乃引起一小段下不了台的局势 #+Vvf  
m"U\;Mw?  
以主持会议而论 OkzfQ hC}  
赵宋光是最称职的 uY "88|  
但一般国人 r T* :1  
多不闇此道 zI7-xqZ  
对他就不无微词 PFEi=}Y@((  
1q\U (^  
程序安排上 mi97$Cr2  
会务单位似未依同样琴曲 IUu[`\b=  
及相关论文内容来分类集中 0JNG\ARC  
以是火力不能集中 d54>nycU~N  
但若同一曲目一再演出 :O//A6 v  
恐也令人难奈吧! P\N`E?lJL  
EO'3;mo,  
全国第四届古琴打谱会暨国际琴学研讨会见闻录(五)生活旅游篇 /}M@ @W  
常熟以虞山派的发源地成名 yRieGf1'SD  
虞山位于常熟状似古琴 A|y&\~<A  
又恰有七条河贯穿 ,T&B.'cq  
与古琴有七弦巧合 aYPzN<"%  
故虞山派又称为琴川派 ^=R>rUCmv  
I"@5=m5  
琴川派的创始人(明末)严澄之墓地仍在常熟 hrcR"OZ~X  
为配合此次会议的召开 yRvq3>mU  
常熟政府斥资数十万 [xI@)5Xk  
重修了颜天池之墓并开路立碑 5[/ *UtB  
方落成不久 l'3NiIX  
自成了本次会议代表的瞻仰旅程之一 _v2FXm   
4|++0=#D$  
清末名臣翁心存/翁同龢一族的宅第 eKStt|M'  
也位在常熟 8swj'SjX  
故也是本次会议代表的旅游景点 M5%u>$2  
翁家两代为帝师 cp.)K!$  
且一族中出过两位状元 1Ete;r%5=  
翁同龢的书法尤富盛名 :_Ng`b/  
其宅第原有七重 7~|o_T  
以前被分划为民居 U4LOe}Ny  
也是由政府收回规画开张不久的 JN3Oe5yB2@  
惟目前只整修了前半部 Z#4? /'  
并未全部开放  NsJUruN  
)C|>M'g@v  
吴文光之父李祥霆之师 Ns1u0$fg  
虞山派的吴景略大师 ND21;  
也是常熟人 ~"=nt@M]  
不过其原居所已不属吴家人 n$b/@hp$z  
我们只参观了位于方塔公园内的虞山琴社 {mkYW-4Se  
虞山琴社副社长朱晞是本次会议的主办人之一 `?Y/:4  
但目前只有三十多岁 ?"sk"{  
真是青年才俊 9.%{M#j  
7Bmt^J5i&t  
琴社位于公园的一个角落内 dnNc,l&g  
占地不大 YToRG7X#  
公园内有碑墙及亭阁无数 cm7aL%D$c  
游人不多 y!aq}YS  
倒是有人泡茶打麻将 Mw+]*  
显得十分悠闲 uOW9FAW  
方塔公园么 r."Dc  
公园内当然是有一座方塔啰 F*I{?NRN1  
方塔高九层 +Do7rl  
上塔参观要买十元的门票一张 ze#LX4b I  
既无电梯 z ^a,7}4  
就算是免费参观吧 Y%wF;I1x  
愿上塔参观的人 z),l&7  
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 YQ*mvI]  
vQIoj31  
会议主办单位安排的旅游点 *5|\if\  
分为周庄与无锡两处 TR: D  
我在台湾已久闻周庄之盛名 *AxKV5[H  
故参加了周庄这一团 mH}AVje{ `  
},[j+wx  
周庄民居皆在人造河(沟?)两边 Sf*VkH  
以河为路以船为车 >_&+gn${  
两岸杨柳拱桥无数 V (X)Qu@R  
故有小苏州之号 5RlJybN"o  
U 2\{ ( y  
原来交通很不方便 roRZE[ya  
所以保留了许多传统民居式样 bLNQ%=FjO  
经开发后 |0-5-.  
观光旅游收入年逾四亿人民币 =|?w<qc  
且还在不断成长中 vx-u+/\  
y f+/Kj< a  
在周庄搭船游览时 ADHe! [6q  
船娘是可以为游客唱歌的 X8*q[@$  
(那不就似威尼斯的船歌么!) NrL%]dl3/  
最常唱的就是<无锡小调> ^(&:=r.PC  
据说最早划船唱歌娱客的船娘 !-2 S(8  
目前仍营此业 QiwZk<rb  
后来跟进的人都是学她的 g<{~f  
我在大陆且亲自在电视中看见记者访问她 (mza&WF7  
现在撑船的也有男人 PU-;Q@< E  
唱的就属滩黄淮剧之类 pK$^@~DE  
我也亲自当场耳闻到 ;J?!D x  
0]NsT0M  
陆路上也有二三成群的村妇 OwDjUKeN  
带着笠帽穿着村姑庄 uO BpMAJ  
当街拦客演唱 `9 $?g|rB  
神情欢乐自在,有歌有舞 M(/%w"R  
有点像是扭秧歌 ICV67(Ui  
n|^-qy'w  
我与丁承运坐在河边柳荫下乘凉 nTYqZlI,  
就有三个歌者拿着歌本 x$M[/ID0  
有说有笑的来问我们 0HG*KW  
“要不要唱歌” XPX{c|]>.  
丁承运就唱了两句给她们听 n}?kQOg0/  
引得她们与旁观者们哈哈大笑 44_n5vp,T  
p]pFZ";70  
周庄最有名的特产当是万三蹄 Lw!@[;2  
入口即化故可以骨代刀 D;:lw]  
且色泽光鲜 v3aiX  
家家把煮熟的猪蹄呈列在店前 8vaqj/  
若销路不好 ]`:Fj|>  
恐难以长期维持吧 `CHgTkv  
卖不完的蹄能怎么处理呢? ]HCt%5  
我相信这些猪蹄 >#>YoA@S  
有些是出自同一家公司 ^s24f?3  
所以销不完的 ]bS\*q0Zf(  
可以由其统一收回重制(所以才能这么烂) 9prG@  
或改为真空包装 ; G E0iSC  
KE(kR>OB]  
手工艺品中较特出的是一种玻璃内画 f Z\Ev%F  
由一个透明的圆形器皿(如鼻烟壶)小孔中 $'[( DwLS  
伸入钩状的小画笔 %7V?7BE  
在其内面作画 R$w=+%F  
由外界看来就有放大的作用 #UGbSOoCtn  
小葫芦形的只要三块钱 w1s#8:  
其余圆形,扇形,鼻烟壶形…..的 AY *  
也只在数十到数百元之间 (cA=~Bw[=  
店内且多有年青女子当店作画 "w_(p|cm=  
依余之见 mXa1SZnE   
大家的店面货色与价钱既都类同 JDMaLo  
这销路好坏么 -G*u2i_*  
就完全决定在这些女子的姿色与行销技术(也就是演技啦!)啰 &O!d!Pf  
我就因为欣赏某店的美梅(不卑不亢不疾不徐) VY![VnHsB  
买了一推玻璃内画来回国作礼品送人 %*r P d>*  
sY1*Wo lA  
用毛线织的拖鞋 eH1Y!&`  
一双只要十块钱 o.j;dsZ  
卖者多数也当街织制 qLPI^g,  
并会告诉您 kW/ksz0)  
她一天只能织一两双 8I~H1  
总之对你非常便宜 )fCl<KG*  
对她又很不实惠啦 \3Xt\1qN4  
_ k>j?j-  
摆摊贩的会搓弄一个有两个把手的铜制聚宝盆 g\6(ezUF*  
里面的水会因激荡喷得老高 W6jB!W  
但一定要双手同时搓弄 DpTQPu9  
单手搓弄并无此效应产生 {O!fV<Vx 9  
这玩意既是叫卖的工具 i&?~QQP`  
恐怕是不会卖的 (T`x-wTl  
再者它是金属制的必然颇重 ;N4mR6  
且海关不一定会准许观光客带出国吧 sQt@B#;  
我就没有冒昧的问她们 %`g qV9a  
要多少钱才肯割爱 n}._Nb 5  
U(i2j)|^I3  
江南的料理 OGae]O<  
相当重用豆腐类的制品 U;{VL!  
除了面筋(面巾),烤麸…. Q2k\8i  
这些立体的素食豆腐类制品之外 4I2ppz   
皮状的就有豆腐皮,百页,腐竹,….等多种 9K%E+_7b  
台北是有的 \W$>EH  
我所住的台中县就不都有了 UB(8N7_/  
常熟的豆腐乳中 `d8$OC  
有一种外包菜叶的颇为特殊 ozGK -$  
但我更喜欢的是另一种方乳 I@x*>  
非常细致又不会太咸 \w`Il"}V  
y6G[-?"/Q  
前年我在天津参加律学会议时 A}oR,$D-  
餐食多为牛羊肉 VoP(!.Ua>7  
且连吃了十餐蕃茄蛋花汤 [% 3{mAd  
这次的江南料理 Lp{l& -uQ  
就有很多蔬菜料理 E7j]"\~i  
且不但花样极多 0 J ANj  
而且常有变化 SUvHLOA  
[.6uw=;o  
渡假村的对面有一个观光葡萄园 ]aaHb  
所产葡萄又圆又大 z{AfR2L  
水份多而甜 u#}zNz#C5  
一斤只要两块钱 )_f "[m%  
梨子无论绿皮褐皮的也只要两块钱一斤 0ED(e1K#B  
像台湾土产的这种褐皮梨 Ou,B3kuQ+  
大陆所产者毫无渣子 C0kwI*)  
比较特殊而台湾没有的 242lR0#aY  
是一种海棠果 AoTL )',  
黄皮如大汤圆般大 BfhOe~+i  
肉质类如苹果 HK ;C*;vC%  
但涩而酸 &uk?1Z#j  
我吃了一口 =I*"vwc?  
就整斤丢掉了 1_<'S34  
w+ _'BU1#  
买了一双人造革鞋十五元 )|2g#hH5  
但胶带却要十块钱一卷 "_5av!;A g  
0WYVt"|;}c  
会场上有一深圳乐厂 h{>8W0W*  
推销一种调音机 >\VZ9bP<   
可兼节拍机,闹钟,马表,手表用 N(F9vZOs  
只要120元 WlG/7$  
我买了一些来送人 B\N,%vsx#U  
但陈庆灿说 GL (YC-{  
台湾国乐界都用眼睛而不用耳朵调音 U[Z1@2zLx  
而这个调音机恰缺这项功能 i;Gl-b\_h  
所以这种调音机在台湾不会有其销路 \N;s@j W  
若然则是实然而非应然吧! @n})oAC,  
y+X%qTB  
在上海音乐学院附近 m2\ZnC  
看到有一种南胡 |E!xt6B  
只要185元一枝 ^>]p4Q3 6  
还价后以150元成交 @dO~0dF  
后来到上海民乐厂看到 HW{+THNj  
竟还有110元及60元的南胡卖喔! -<CBxyZa&  
==|//:: \  
有一位云南白族的老兄 ?K}/b[[0v  
拿了一枝弓笛来私下展示 ukhI'alS,  
一枝五千人民币 Z/a]oR@  
号称可以吹三个八度 hX[hR  
(且有录音带及书谱为证!?) Ak|j J  
但并未量产所以只能预定 b/2t@VlL  
惟我吹不出三个八度来 5)EnOT"'  
他也吹不出三个八度来 9/Q5(P  
不过他仍坚持 S* <: He&1  
我吹不出来他吹不出来 aIJ[K  
并不能证明 \t )Zk2  
所有的人都吹不出来 ~9x$tb x-  
我问他能吹三个八度的原理何在 bC"#.e  
他说不能告诉我 CJ%7M`zy  
又问他笛身何以要弯成弓形 tohYwXN  
他也说不能告诉我 4UG7{[!+  
我私下问别人 Hh;7 hY\  
他这项所谓发明可信么? -KO E2f  
有一个人说 Fet>KacTht  
他是吹牛大王 9I.="b=J)  
另一个人说 'fZHtnmc0  
他已近乎神经错乱了 i) :Q{[D  
我知道发明家都可能会有点儿与众不同 "rkP@ja9n  
但给人的印象到此地步 _L&C4 <e'  
倒也少见吧!
古琴文化网 guqinwenhu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