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云子的推算碧落子斲琴法所用的古尺与公制的换算比例应是, -e?n4YO*\
碧落子斲琴法所用的古尺一寸=公制3.38厘米 N})vrB;1
下文碧落子斲琴法是按这比例换算的 N)a5~<fBG
毫米以下四舍五入,未及细校, H3pZfdh?w
碧落子斲琴法原件系抄本出自天一阁旧藏, #c"05/=A
有一二明显抄错处 YHke^Ind
在具体实践上决不可拘泥于碧落子斲琴法所用尺寸, ke KsLrd
因碧落子斲琴法所用尺寸很多并不合理, &~x |w6M]J
结合唐宋琴槽腹实物也会发现大多与碧落子斲琴法所用尺寸不合处 7/fJQM
碧落子斲琴法要用理性与紧密结合斲琴实践的态度解读它才能体会它的精义 6' \M:'<0e
古籍中对斲琴法论述最全者当属碧落子斲琴法和与古斋琴谱 Os].
IL$
碧落子斲琴法对槽腹很多极其重要的部分只字不提而对一些次重要的部分言而再言 qF-Fc q
加上用了些很感性的描述去解读一些槽腹声学原理,显得诠释不精密与想当然 ;%i-:<ac
当然撇开这些不足碧落子斲琴法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学术价值远大于与古斋琴谱 a+CJJ3T-
m*h O@M
而古斋琴谱记述的斲琴法显是一文人玩票的斲琴法, ~(NFjCUY?
比如它的木工部分用的方法不象是很专业的木工采用的方法更象是一不熟练的爱好者用的笨方法 QNv5CQ&
当然它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可借鉴,如在未正式合琴时先施漆灰试音再打开修正槽腹等等, DHyQ:0q
但它强调灰胎鹿角灰应如面粉般细则是大多数明琴的做法. TEGg)\+D>
这方法最大的好处是省事,灰胎可刷涂.易获得平均厚度,但坏处是灰胎过滤音声的性能不佳 cVarvueS
唐宋琴不是这样对待灰胎的 O<mA+yk
琴长三尺六寸六分[123.7cm] BZKg:;9
定材尺寸 bE=[P}E
为材之时 先定头厚4.4cm,尾厚3.4cm BT^=p
于头量至肩得33.8cm横尽墨分定(此是123.7cm之尺度也 若加减长短随肩为之) *lu*h&Y